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 绪论第11-23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3页
        1.闲暇时代的到来第11页
        2.闲暇中大学生生命异化的现象频繁出现第11-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三)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研究现状第14-20页
        2.研究现状总结第20页
    (四) 研究方法第20-23页
        1. 文献法第20-21页
        2. 定性分析法第21页
        3.案例分析法第21-23页
二、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内涵第23-39页
    (一) 核心概念界定第23-31页
        1.生命的概念及特征第23-27页
        2.闲暇的概念界定及特征第27-30页
        3.闲暇教育的概念界定第30-31页
    (二) 生命与闲暇教育的关系第31-33页
        1.生命是闲暇教育的前提第31-32页
        2.闲暇教育提升生命的意义第32-33页
    (三) 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生命”意蕴第33-39页
        1.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基础——自然生命第33-34页
        2.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依托——精神生命第34-35页
        3.大学生闲暇教育的追求——价值生命第35-36页
        4.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拓展——智慧生命第36-39页
三、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异化的反思第39-49页
    (一)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异化之现状分析第39-44页
        1.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第39-40页
        2.大学生生命道德缺失第40-41页
        3.大学生生命情感荒芜第41-43页
        4.大学生生命意义模糊第43-44页
    (二)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异化之归因分析第44-49页
        1.高校关怀生命的闲暇教育的缺失第44-45页
        2.家庭偏颇的教育观念第45-46页
        3.社会不良的文化环境第46-48页
        4.大学生自我闲暇教育欠缺第48-49页
四、 生命的视阈:大学生闲暇教育的构建第49-63页
    (一)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构建的理论基础第49-51页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49-50页
        2.生命教育理论第50-51页
    (二)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建构的目标第51-53页
        1.基本目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闲暇素质第52页
        2.高级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帮助实现生命的价值第52-53页
    (三)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建构的内容第53-56页
        1.生命意识教育第53-54页
        2.生命价值观教育第54-55页
        3.生命道德教育第55-56页
        4. 闲暇知识和技能教育第56页
    (四) 生命视阈下大学生闲暇教育建构的具体策略第56-63页
        1.开拓高校关怀生命的闲暇教育的主阵地第57-59页
        2.发挥家庭关怀生命的闲暇教育的引导作用第59-60页
        3.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第60-61页
        4.鼓励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后记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校院士师承效应研究
下一篇:东盟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