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乔叶小说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乔叶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文学伦理学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第三节 选题研究价值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伦理形态的概念与乔叶小说中伦理形态的分类 | 第17-27页 |
第一节 伦理形态的概念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伦理形态的分类 | 第20-27页 |
第二章 乔叶小说中伦理形态的构成与运动方式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伦理形态的构成维度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伦理形态的发展动力 | 第28-34页 |
一、伦理形态发展的内部动力 | 第28-30页 |
二、伦理形态发展的外部动力 | 第30-34页 |
第三节 伦理形态的运动方式及规律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乔叶小说中伦理形态的表现方式 | 第37-49页 |
第一节 乔叶小说中的情节结构 | 第37-40页 |
一、欧·亨利式结尾 | 第38-39页 |
二、淡化叙事情节处理 | 第39页 |
三、隐伏显应的情节模式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乔叶小说中的独特意象 | 第40-43页 |
一、意象凝聚伦理意义 | 第41-42页 |
二、意象暗示伦理形态走向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乔叶小说中的叙事视角 | 第43-45页 |
第四节 乔叶小说中的叙述者干预 | 第45-49页 |
第四章 乔叶小说伦理意义呈现 | 第49-57页 |
第一节 人性隐秘之探索 | 第49-54页 |
一、欲望对人性的遮蔽 | 第50-51页 |
二、善与恶的纠葛中的人性自审 | 第51-54页 |
第二节 悲悯的伦理基调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