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白朴元曲创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 研究综述第10-14页
    二、 章节概要第14-16页
第一章 白朴的生平与著述第16-26页
    一、 白朴的生平第16-20页
    二、 白朴的家族世系第20-21页
    三、 白朴的著述第21-26页
        (一) 白朴杂剧著述第21-24页
        (二) 白朴词曲著述第24-26页
第二章 白朴杂剧研究第26-50页
    一、 白朴作品对前人作品的改编第26-35页
        (一) 、《梧桐雨》对前人作品的改编第26-31页
        (二) 、《墙头马上》对前人作品的改编第31-35页
    二、 白朴杂剧的艺术特色第35-42页
        (一) 、对悲凉意境的成功营造第35-39页
        (二) 、对戏剧冲突的巧妙安排第39-42页
    三、 《梧桐雨》与《墙头马上》的贡献与地位第42-45页
        (一) 、对新文学形式的积极探索第42-43页
        (二) 、示范性意义第43-44页
        (三) 、从版本流传看其地位第44-45页
    四、 白朴杂剧创作的不足第45-50页
        (一) 、《梧桐雨》的创作不足第45-46页
        (二) 、《墙头马上》的不足第46-50页
第三章 白朴的散曲与《天籁集》第50-62页
    一、 白朴散曲与《天籁集》的内容第50-57页
        (一) 、白朴散曲的内容第50-52页
        (二) 、《天籁集》内容划分第52-57页
    二、 白朴散曲与《天籁集》的艺术特色第57-62页
        (一) 、兼具豪放与婉约第57-59页
        (二) 、擅于化用用典故、诗歌第59-60页
        (三) 、擅于营造意境之美第60-62页
结语第62-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写实小说影视改编现象研究--以方方、池莉、刘震云、刘恒的作品为例
下一篇: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乔叶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