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页 |
1 猪圆环病毒的由来 | 第11-12页 |
2 PCV的基因组及其编码的蛋白 | 第12-15页 |
3 PCV2的免疫特性 | 第15-18页 |
·PCV2引起的淋巴细胞的变化 | 第15-16页 |
·PCV2病毒在机体内的分布 | 第16页 |
·PCV2与其他因子的共刺激 | 第16-17页 |
·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17-18页 |
4 PCV2的流行病学 | 第18页 |
5 PCV2造成的疾病 | 第18-24页 |
·猪断奶后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症(PMWS) | 第19-20页 |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 | 第20-21页 |
·先天性震颤(CT) | 第21-22页 |
·渗出性皮炎(Exudative epidermitis) | 第22页 |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 | 第22-23页 |
·坏死性淋巴腺炎(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 第23页 |
·PCV2相关性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 | 第23-24页 |
·肉芽肿性肠炎(Granulomatous enteritis) | 第24页 |
6 抗原的实验室检测 | 第24-29页 |
·病毒分离及电镜观察 | 第24页 |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 第24-25页 |
·原位杂交 | 第25页 |
·免疫组织化学(IHC) | 第25页 |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 | 第25-26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26-27页 |
·酶免疫试验(EIA) | 第27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27-29页 |
·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 | 第29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 | 第29页 |
7 疫苗的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弱毒疫苗 | 第30页 |
·核酸疫苗 | 第30-31页 |
·重组亚单位疫苗 | 第31-32页 |
·活载体疫苗 | 第32页 |
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2-34页 |
试验一 PCV2 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4-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40页 |
·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PCR扩增 | 第40页 |
·重组质粒pET32a-ORF2的酶切鉴定 | 第40-41页 |
·表达产物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克隆 | 第42-43页 |
·重组质粒的表达 | 第43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 | 第43页 |
·包涵体的分离提取 | 第43-45页 |
试验二 表达的Cap蛋白与PCV2灭活抗原免疫效果的比较 | 第45-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8页 |
·材料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疫苗安全性及临床表现 | 第48-49页 |
·ELISA抗体动态变化 | 第49页 |
·二免后中和抗体水平 | 第49-50页 |
·病毒血症 | 第50页 |
·攻毒后的排毒情况 | 第50-51页 |
·病理观察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6页 |
附图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