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生物炼制与微生物的作用 | 第11-12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及其代谢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的发现、特点及分类 | 第13-14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本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中的非耦联生长现象 | 第16-19页 |
·非耦联生长——葡萄糖的快速代谢 | 第17-18页 |
·非耦联生长——ATP溢出反应 | 第18-19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操作体系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操作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题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操作体系的改进 | 第23页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调控运动发酵单胞菌非耦联生长的初步研究 | 第23页 |
·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应用于山梨醇生物催化制备过程的研究 | 第23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甲酸代谢途径和NADH再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操作体系的改进 | 第24-72页 |
·前言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9页 |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29-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70页 |
·穿梭质粒pHW20a的构建 | 第35-53页 |
·穿梭质粒pBBR1MCS-2-tc~r的构建 | 第53-55页 |
·Gfo基因过表达菌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M4(pHW20a-gfo)的构建 | 第55-58页 |
·Mdh基因表达菌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M4(pHW20a-mdh)的构建 | 第58-65页 |
·pHW20a及其衍生质粒接合转化效率的比较 | 第65-66页 |
·pHW20a及其衍生质粒在宿主中稳定性的研究 | 第66-67页 |
·借助pHW20a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表达功能基因的应用 | 第67-69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ZM4批式发酵过程中ppc转录水平的研究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 第72-93页 |
·前言 | 第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7页 |
·实验材料 | 第72-76页 |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76-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92页 |
·pUC19-ppc::tc~r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77-84页 |
·Ppc过表达质粒pHW20a-Pgap-ppc和pHW20a-Pppc-ppc的构建及转化 | 第84-89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ZM4菌株生理代谢的初步研究 | 第89-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运动发酵单胞菌重组菌应用于山梨醇生物制备过程的研究 | 第93-105页 |
·前言 | 第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3-97页 |
·实验材料 | 第93-95页 |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95-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4页 |
·利用gfo高表达菌株制备山梨醇生物催化细胞 | 第97-98页 |
·Gfo高表达对山梨醇细胞催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 第98-100页 |
·金属离子对改善细胞催化反应性能的评价 | 第100-102页 |
·Zn~(2+)和Ca~(2+)浓度对催化生产山梨醇的促进作用 | 第102-103页 |
·ZnSO_4·7H_2O抑制与反复冻融对细胞催化生产山梨醇的性能评价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运动发酵单胞菌甲酸代谢途径和NADH再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中的应用 | 第105-127页 |
·前言 | 第10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12页 |
·实验材料 | 第105-108页 |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108-11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6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FDH1基因表达重组菌的构建 | 第112-117页 |
·FDH1基因表达对运动发酵单胞菌甲酸代谢及甲酸耐受性的促进作用 | 第117-118页 |
·NADH再生体系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中的建立及对胞内NADH水平的改善 | 第118-120页 |
·NADH再生体系对运动发酵单胞菌呋喃类抑制物耐受性能改善作用的评价 | 第120-121页 |
·NADH再生体系对运动发酵单胞菌代谢甲酸和呋喃类化合物的促进作用 | 第121-123页 |
·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体系中FDH1基因表达对运动发酵单胞菌发酵性能的改善 | 第123-125页 |
·NADH再生体系对运动发酵单胞菌耐受芳香族抑制物性能的促进作用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结论 | 第127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基因操作体系的改进 | 第127页 |
·PEPCase在运动发酵单胞菌代谢中的作用 | 第127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重组菌应用于山梨醇生物制备过程的研究 | 第127页 |
·运动发酵单胞菌甲酸代谢途径和NADH再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中的应用 | 第127页 |
·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7页 |
附录 | 第147-156页 |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