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科学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和生命周期 | 第13-19页 |
2.1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13-14页 |
2.2 转型推动机制理论 | 第14-15页 |
2.3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 | 第15-19页 |
2.3.1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17页 |
2.3.2 生命周期优化调控 | 第17-19页 |
3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19-22页 |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源接续难解决 | 第19-20页 |
3.2 社会保障不完善 民生问题显突出 | 第20页 |
3.3 资源开采达上限 环境治理不到位 | 第20-21页 |
3.4 管理体制难创新 转型观念薄弱差 | 第21-22页 |
4 美国匹兹堡转型研究 | 第22-27页 |
4.1 匹兹堡的基本状况 | 第22-23页 |
4.2 匹斯堡的转型过程 | 第23-24页 |
4.3 匹斯堡的成功经验 | 第24-27页 |
4.3.1 站在战略高度的“决策智囊团” | 第24页 |
4.3.2 建立“孵化器” 培育科技转换动力 | 第24-25页 |
4.3.3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 | 第25页 |
4.3.4 升级城市形象 吸引投资 | 第25页 |
4.3.5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第25-27页 |
5.鞍山市的转型研究 | 第27-45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27-28页 |
5.2 鞍山市转型历程 | 第28-30页 |
5.3 鞍山市转型的绩效评价 | 第30页 |
5.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0-32页 |
5.5 评价模型及其处理过程 | 第32-35页 |
5.5.1 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 第32-34页 |
5.5.2 处理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5.6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5.6.1 经济指标 | 第35-38页 |
5.6.2 社会指标 | 第38-39页 |
5.6.3 环境效益 | 第39-40页 |
5.6.4 资源效益 | 第40-42页 |
5.6.5 产业效益 | 第42-43页 |
5.6.6 综合效益指标 | 第43-45页 |
6 鞍山转型工作的建议 | 第45-48页 |
6.1 政府部门明确职责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 第45页 |
6.2 成立“智慧小组” 重视规划与战略实施工作结合 | 第45-46页 |
6.3 重点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第46页 |
6.4 加强人才培养 引进外部科技人才 | 第46-47页 |
6.5 发展工业旅游和文化产业 | 第47页 |
6.6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形象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