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6-1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7-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6页 |
1.2.1 非福斯特电路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2.2 有源天线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2.3 特征模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1.2.4 室内分集天线的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1.3 论文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安排 | 第36-39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1.3.2 论文的写作安排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概述 | 第39-57页 |
2.1 引言 | 第39页 |
2.2 电小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39-43页 |
2.2.2 电小天线的基本参数 | 第39-41页 |
2.2.3 电小天线的理论极限 | 第41-43页 |
2.3 非福斯特电路和有源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43-50页 |
2.3.1 非福斯特电路的定义 | 第43-45页 |
2.3.2 非福斯特电路的实现方法 | 第45-49页 |
2.3.3 有源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49-50页 |
2.4 特征模的基本理论 | 第50-54页 |
2.4.1 特征模的理论分析 | 第50-51页 |
2.4.2 特征模的基本特性 | 第51-54页 |
2.5 分集天线的基本理论 | 第54-56页 |
2.5.1 分集天线的基本分类 | 第54-55页 |
2.5.2 分集天线的关键参数 | 第55-56页 |
2.6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宽带有源单极子天线研究 | 第57-89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无源单极子天线设计 | 第57-61页 |
3.2.1 天线基本结构 | 第57-59页 |
3.2.2 无源匹配特性 | 第59-61页 |
3.3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负阻抗变换器特性分析 | 第61-78页 |
3.3.2 电路的非福斯特特性验证 | 第62-65页 |
3.3.3 电路参数分析 | 第65-71页 |
3.3.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1-78页 |
3.4 有源单极子天线的设计和测试 | 第78-86页 |
3.4.1 二阶NIC匹配网络设计 | 第78-82页 |
3.4.2 有源单极子天线的加工与测试 | 第82-86页 |
3.5 小结 | 第86-89页 |
第四章 宽带有源半环天线研究 | 第89-115页 |
4.1 引言 | 第89页 |
4.2 无源半环天线分析 | 第89-95页 |
4.2.1 天线的基本结构 | 第89-90页 |
4.2.2 无源半环天线的特征模分析 | 第90-94页 |
4.2.3 福斯特电抗元件参数分析 | 第94-95页 |
4.3 有源半环天线设计与分析 | 第95-101页 |
4.3.1 非福斯特网络的设计 | 第96页 |
4.3.2 有源半环天线的特征模分析 | 第96-101页 |
4.4 有源半环天线加工与测试 | 第101-113页 |
4.4.1 基于晶体管的负阻抗变换器(NIC)电路分析 | 第101-109页 |
4.4.2 非福斯特匹配网络设计 | 第109-110页 |
4.4.3 有源半环天线的加工和测试 | 第110-113页 |
4.5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五章 新型室内分集天线研究 | 第115-143页 |
5.1 引言 | 第115页 |
5.2 双模方向图分集天线设计 | 第115-123页 |
5.2.1 基本结构 | 第116-117页 |
5.2.2 工作原理与参数分析 | 第117-120页 |
5.2.3 仿真与测试 | 第120-123页 |
5.3 低剖面全向极化分集天线设计 | 第123-130页 |
5.3.1 基本结构 | 第124-125页 |
5.3.2 设计过程 | 第125-128页 |
5.3.3 仿真与测试 | 第128-130页 |
5.4 方向图和极化双分集天线设计 | 第130-141页 |
5.4.1 基本结构 | 第130-131页 |
5.4.2 设计过程 | 第131-133页 |
5.4.3 工作原理分析 | 第133-137页 |
5.4.4 仿真与测试 | 第137-141页 |
5.5 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3-14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61页 |
致谢 | 第161-163页 |
作者简介 | 第163-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