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铁磁超导相互作用 | 第11-20页 |
1.2.1 铁磁性与超导性互相共存 | 第11-13页 |
1.2.2 铁磁/超导异质结的近邻效应 | 第13-14页 |
1.2.3 LOFF态 | 第14-16页 |
1.2.4 Andreev散射 | 第16-18页 |
1.2.5 自旋三重态超导关联 | 第18-20页 |
1.3 铁磁超导异质结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3.1 约瑟夫森结中的0相-π相转变 | 第20-23页 |
1.3.2 自旋阀系统 | 第23-24页 |
1.3.3 三重态超导自旋电子学 | 第24-26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27-41页 |
2.1 电子自旋共振(ESR) | 第27-33页 |
2.1.1 ESR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2.1.2 电子自旋共振谱仪 | 第28-30页 |
2.1.3 ESR的基本参数 | 第30-33页 |
2.1.3.1 ESR的共振场H_r | 第31页 |
2.1.3.2 ESR的共振线宽ΔH_(pp) | 第31-32页 |
2.1.3.3 ESR的吸收强度 | 第32-33页 |
2.2 铁磁共振(FMR)自旋动力学 | 第33-37页 |
2.2.1 铁磁材料的能量 | 第33-34页 |
2.2.2 Landau-Liftshitz-Gilbert(LLG)方程 | 第34-35页 |
2.2.3 自旋转移力矩效应 | 第35-37页 |
2.3 薄膜样品的铁磁共振 | 第37-41页 |
第三章 三重态超导电流引起的自旋转移力矩的可能性证据 | 第41-6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介绍 | 第42-47页 |
3.2.1 样品生长与测试 | 第42-43页 |
3.2.2 实验结果 | 第43-47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62页 |
3.3.1 麦斯纳效应 | 第47-54页 |
3.3.1.1 理想导体的磁性质 | 第47-51页 |
3.3.1.2 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 | 第51-52页 |
3.3.1.3 迈斯纳效应的排除 | 第52-54页 |
3.3.2 三重态超导电流产生的自旋转移力矩效应 | 第54-62页 |
3.3.2.1 三重态超导库伯对的产生 | 第54-58页 |
3.3.2.2 三重态超流诱导的自旋转移力矩效应 | 第58-60页 |
3.3.2.3 三重态超流作用下H_r的降低 | 第60-61页 |
3.3.2.4 三重态超导库伯对密度估计 | 第61-62页 |
3.4 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近邻效应对铁磁层厚度的依赖关系 | 第65-75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65-68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8-70页 |
4.3.1 铁磁层厚度增加导致交变超流密度增加 | 第68-69页 |
4.3.2 铁磁层厚度变化导致相位差变化 | 第69-70页 |
4.4 小结 | 第70-75页 |
第五章 电子自旋共振对HgCr_2Se_4单晶磁极化子演化的研究 | 第75-95页 |
5.1 引言 | 第75-77页 |
5.2 HgCr_2Se_4的结构和性质 | 第77-83页 |
5.2.1 HgCr_2Se_4的晶体结构 | 第77-78页 |
5.2.2 HgCr_2Se_4的输运性质 | 第78-80页 |
5.2.3 HgCr_2Se_4单晶的磁性 | 第80-83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93页 |
5.3.1 实验介绍 | 第83-85页 |
5.3.2 HgCr_2Se_4单晶电子自旋共振谱 | 第85-86页 |
5.3.3 ESR积分强度与磁化强度的对比 | 第86-87页 |
5.3.4 主峰g因子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 第87-88页 |
5.3.5 线宽ΔH_(pp)和电导σ间的对比 | 第88-93页 |
5.4 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