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论文--凝聚态物理学论文

拓扑半金属的能带计算和电子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二维拓扑半金属——石墨烯第12-17页
        1.1.1 石墨烯基本简介第12-15页
        1.1.2 石墨烯能带调控的实验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 三维拓扑半金属第17-20页
        1.2.1 外尔半金属第18-19页
        1.2.2 狄拉克半金属第19-20页
    1.3 新型费米子--超越外尔和狄拉克费米子第20-27页
        1.3.1 第二类外尔半金属/狄拉克半金属第21-22页
        1.3.2 三重简并点第22-24页
        1.3.3 Nodal-line和Nodal-surface半金属第24-2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第27-29页
第2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理论第29-49页
    2.1 绝热近似第29-31页
    2.2 Hartree-Fock近似第31-32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32-40页
        2.3.1 Thomas-Fermi-Dirac模型第33页
        2.3.2 Hohenberg-Kohn定理第33-36页
        2.3.3 Kohn-Sham方程第36-37页
        2.3.4 交换关联泛函第37-39页
        2.3.5 自洽求解Kohn-Sham方程第39-40页
    2.4 赝势法第40-43页
    2.5 瓦尼尔(Wannier)函数第43-49页
        2.5.1 布洛赫表象和Wannier表象第43-44页
        2.5.2 最局域化wannier函数第44-46页
        2.5.3 Wannier函数的应用第46-47页
        2.5.4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和材料数据库第47-49页
第3章 ZrO中的第二类三重简并点和三带Nodal Rings第49-62页
    3.1 研究背景第49-50页
    3.2 计算方法及晶体结构第50-51页
    3.3 ZrO能带结构和分析第51-58页
    3.4 ZrO家族第58-59页
    3.5 讨论分析第59-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BaTiS_3体系中的Crossing Nodal Line第62-74页
    4.1 研究背景第62-65页
    4.2 计算方法和晶体结构第65-66页
    4.3 BaTiS_3中的Crossing Nodal Line第66-72页
    4.4 BaTiS_3体系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锯齿形边界石墨烯的实验制备和测量手段第74-94页
    5.1 样品制备技术第74-81页
        5.1.1 机械剥离法第74-75页
        5.1.2 二维范德瓦尔斯异质结转移技术第75-79页
        5.1.3 锯齿形边界石墨烯制备方法--氢等离子体刻蚀第79-81页
    5.2 样品表征方法第81-84页
        5.2.1 光学显微镜第81-83页
        5.2.2 原子力显微镜第83-84页
    5.3 石墨烯反点网络器件微加工技术第84-90页
        5.3.1 涂胶与前烘第84-85页
        5.3.2 电子束曝光第85-86页
        5.3.3 显影定影第86-87页
        5.3.4 反应离子刻蚀第87-88页
        5.3.5 电子束蒸发第88-89页
        5.3.6 溶脱(lift off)和退火第89-90页
    5.4 电学输运测量系统第90-94页
        5.4.1 四探针电学测量系统第90-91页
        5.4.2 低温磁输运系统第91-94页
第6章 锯齿形边界石墨烯反点网络的制备及其磁输运研究第94-106页
    6.1 研究背景第94-95页
    6.2 氮化硼上锯齿形边界石墨烯反点网络的制备第95-99页
        6.2.1 氮化硼--石墨烯理想衬底第95-97页
        6.2.2 氢等离子体刻蚀锯齿型边界石墨烯反点网络第97-99页
    6.3 锯齿形石墨烯反点网络输运测量第99-104页
        6.3.1 低温电学特性第99-101页
        6.3.2 磁输运特性第101-104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04-105页
    6.5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7.1 本文总结第106-107页
    7.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个人简历第119-12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磁/超导异质结构的自旋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CeTX3型非中心对称重费米子化合物超导电性的高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