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我国绿色金融支持PPP项目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8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8页
        二、案例分析法第18页
        三、归纳分析法第18页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8-20页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绿色金融内涵与PPP项目融资第20-41页
    第一节 绿色金融的内涵与功能第20-23页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第20-22页
        二、绿色金融的功能第22-23页
    第二节 PPP项目融资的特点第23-24页
        一、PPP项目需要在整个周期内融资第23页
        二、PPP项目是有限追索融资第23-24页
        三、PPP项目以未来现金流为主要还款来源第24页
        四、PPP项目面临的融资风险更大第24页
    第三节 绿色金融与PPP项目融资的适应性分析第24-29页
        一、绿色金融支持PPP项目的领域范围第24-26页
        二、绿色低碳的PPP项目发展较快第26-29页
    第四节 绿色金融对PPP项目融资支持作用的体现第29-41页
        一、绿色信贷第29-32页
        二、绿色债券第32-35页
        三、绿色基金第35-37页
        四、绿色资产证券化第37-41页
第三章 绿色金融支持PPP项目融资的实例分析第41-49页
    第一节 兴业银行简介第41-42页
    第二节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概况第42-44页
        一、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第42-43页
        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布局第43-44页
    第三节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投资的典型PPP案例第44-47页
    第四节 兴业银行发展中可借鉴的经验第47-49页
        一、发展之初就注重与国际机构的合作第47页
        二、提早布局新兴领域第47-48页
        三、构建综合性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第48-49页
第四章 案例映射问题的分析第49-52页
    第一节 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第49-50页
        一、缺少对“绿色”定义的统一标准第49页
        二、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第49-50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性不足第50页
        一、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第50页
        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不足第50页
    第三节 绿色金融支持PPP项目融资的方式单一第50-52页
        一、缺少对PPP项目的股权融资支持第50-51页
        二、缺少对PPP项目的长期融资支持第51-52页
第五章 政策建议第52-61页
    第一节 建立有效识别绿色产业的机制第52页
        一、统一绿色产业标准第52页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52页
    第二节 推动绿色金融均衡发展第52-56页
        一、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第52-53页
        二、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第53-55页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第55-56页
    第三节 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第56-57页
        一、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第56-57页
        二、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第57页
    第四节 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能力第57-58页
        一、建立专业的绿色金融部门第57页
        二、技术支持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第57-58页
    第五节 拓宽绿色金融服务方式第58-59页
        一、提高股权投资的比重第58页
        二、在整个PPP项目周期内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第58-59页
    第六节 提升社会资本实力第59-60页
        一、加快社会资本方联合体的制度建设第59页
        二、提高绿色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第59-60页
    第七节 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
下一篇:财经类高校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以某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