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财经类高校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3-17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第18-20页
        一、论文的创新点第18页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现状概要第20-27页
    第一节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第二节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理论第21-25页
        一、关于就业的理论第21-23页
        二、关于方法的选择第23-25页
    第三节 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第25-27页
        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第25-26页
        二、某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第26-27页
第三章 财经类高校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状况分析第27-44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构成第27页
    第二节 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统计描述第27-37页
        一、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统计描述第28-31页
        二、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描述第31-34页
        三、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描述第34-36页
        四、女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统计描述第36-37页
    第三节 2014-2016年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变化比较第37-42页
        一、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变化比较第37-38页
        二、女大学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的变化比较第38-39页
        三、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点的变化比较第39-40页
        四、女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的变化比较第40页
        五、女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的变化比较第40-41页
        六、女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比较第41-42页
    第四节 本章结论第42-44页
第四章 财经类高校男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差异性分析第44-60页
    第一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的差异分析第44-46页
    第二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分析第46-48页
    第三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点的差异分析第48-52页
    第四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的差异分析第52-54页
    第五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度的差异分析第54-56页
    第六节 男女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第56-58页
    第七节 本章结论第58-60页
第五章 财经类高校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0-73页
    第一节 财经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第60-64页
        一、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分析第60-61页
        二、女大学生就业的劣势分析第61-62页
        三、女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分析第62-63页
        四、女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分析第63-64页
    第二节 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第64-71页
        一、对个人就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分析第64-66页
        二、用人单位看重的因素分析第66-67页
        三、女大学毕业生能力强项的因素分析第67-69页
        四、女大学毕业生能力弱项的因素分析第69-71页
    第三节 本章结论第71-73页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改善财经类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对策建议第73-81页
    第一节 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第73-76页
        一、积极拓宽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第73-74页
        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第74页
        三、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第74-75页
        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第75-76页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第76页
    第二节 某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第76-77页
        一、能力提升行动第76页
        二、创业引领行动第76-77页
        三、校园精准服务行动第77页
        四、就业帮扶行动第77页
        五、权益保护行动第77页
    第三节 关于财经类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对策建议第77-81页
        一、个人:提高竞争优势,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做好就业准备第77-78页
        二、高校: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第78-79页
        三、社会:构建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氛围第79-80页
        四、政府:寻找合适的生育保障制度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A第84-89页
致谢第89-90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绿色金融支持PPP项目融资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