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临床材料 | 第15-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5-16页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6-17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7页 |
1.5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 第17页 |
2.临床观察方法 | 第17-18页 |
2.1 临床分组 | 第17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17-18页 |
2.3 观察周期 | 第18页 |
3.观察评估指标 | 第18-20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8页 |
3.2 评价指标 | 第18-20页 |
3.3 安全性评估 | 第20页 |
4.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 第20-21页 |
实验结果 | 第21-24页 |
1.两组患者治疗前资料均衡性比较 | 第21-22页 |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第21页 |
1.2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 第21-22页 |
2.治疗效果观察 | 第22-24页 |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 第22页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RC分级比较 | 第22-23页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肺肾气虚症状评分比较 | 第23页 |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比较 | 第23页 |
2.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急性加重次数比较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42页 |
1.对COPD的西医学认识及治疗进展 | 第24-31页 |
1.1 COPD的病因 | 第24-26页 |
1.2 COPD的发病机制 | 第26-28页 |
1.3 COPD的临床表现 | 第28-29页 |
1.3.1 症状 | 第28页 |
1.3.2 体征 | 第28-29页 |
1.4 诊断 | 第29页 |
1.5 西医治疗 | 第29-31页 |
1.5.1 急性加重期治疗 | 第29-30页 |
1.5.2 稳定期的治疗 | 第30-31页 |
2.中医对于COPD的认识 | 第31-34页 |
2.1 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2-33页 |
2.1.1 肺虚感受外邪 | 第32页 |
2.1.2 肺虚损及脾 | 第32页 |
2.1.3 肺虚损及肾 | 第32-33页 |
2.1.4 肺虚损及心 | 第33页 |
2.2 肺胀的病理因素 | 第33-34页 |
2.2.1 痰浊、水饮 | 第33-34页 |
2.2.2 血瘀 | 第34页 |
3.中医补肺益肾法在COPD稳定期的治疗 | 第34-40页 |
3.1 中医在COPD治疗的可行性 | 第34页 |
3.2 补肺益肾法的治疗依据 | 第34-35页 |
3.3 补肺益肾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安全性评估 | 第35-36页 |
3.4 补肺益肾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组方及药物分析 | 第36-40页 |
4.展望与不足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文献综述 | 第49-57页 |
文献参考 | 第53-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