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注释说明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2 基坑围护与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基坑围护结构的研究分析手段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渗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考虑地下水(承压水)渗流影响的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基坑变形机理及承压水基坑围护结构 | 第20-38页 |
2.1 基坑变形规律和机理 | 第20-24页 |
2.1.1 坑底隆起 | 第20-21页 |
2.1.2 围护结构变形 | 第21-22页 |
2.1.3 地层沉降 | 第22-24页 |
2.2 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 第24-27页 |
2.2.1 地下水分类 | 第24-25页 |
2.2.2 承压水对基坑工程的危害模式 | 第25-27页 |
2.3 含承压水地层基坑围护结构常用形式 | 第27-34页 |
2.3.1 基坑围护总体方案 | 第27-30页 |
2.3.2 承压水基坑围护结构 | 第30-34页 |
2.3.3 承压水基坑常用围护形式的适用条件及特点 | 第34页 |
2.4 小结 | 第34-38页 |
3 苏州地区公路隧道承压水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研究 | 第38-52页 |
3.1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38-39页 |
3.2 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标准 | 第39-42页 |
3.3 苏州地区承压水基坑变形统计分析 | 第42-51页 |
3.3.1 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统计分析 | 第44-47页 |
3.3.2 基坑周围地层沉降统计分析 | 第47-50页 |
3.3.3 基坑周围地层沉降与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关系 | 第50-51页 |
3.4 苏州地区承压水基坑工程设计变形控制标准建议值 | 第51页 |
3.5 小结 | 第51-52页 |
4 苏州地区微承压水型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92页 |
4.1 苏州地区水文地质结构分类 | 第52-53页 |
4.2 苏州地区含承压水地层基坑分类 | 第53-56页 |
4.3 苏州地区公路承压水隧道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90页 |
4.3.1 模型水文地质参数 | 第56-60页 |
4.3.2 水文地质因素 | 第60-69页 |
4.3.3 设计因素 | 第69-81页 |
4.3.4 施工因素 | 第81-90页 |
4.4 小结 | 第90-92页 |
5 人民路隧道承压水基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 第92-11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92-93页 |
5.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评价 | 第93-96页 |
5.2.1 场地地形、地貌 | 第93-94页 |
5.2.2 土层描述 | 第94-95页 |
5.2.3 水文条件 | 第95-96页 |
5.3 基坑围护选型与设计 | 第96-102页 |
5.3.1 基坑安全等级与变形控制指标确定 | 第96页 |
5.3.2 基坑围护形式选型和设计 | 第96-100页 |
5.3.3 一般工程段承压水基坑施工流程 | 第100-102页 |
5.4 特殊工程段承压水控制措施 | 第102-111页 |
5.4.1 针对性措施 | 第103-107页 |
5.4.2 施工模拟 | 第107-111页 |
5.5 小结 | 第111-11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6.1 结论 | 第112-113页 |
6.2 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