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密码学简介 | 第9-11页 |
1.1.1 密码学的发展 | 第9页 |
1.1.2 密码学的分类 | 第9-11页 |
1.2 基于身份密码学 | 第11-12页 |
1.3 基于身份加密 | 第12-13页 |
1.4 基于身份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 | 第13-15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16-27页 |
2.1 基础数论 | 第16-18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中国剩余定理 | 第16-17页 |
2.1.3 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 | 第17页 |
2.1.4 群、环、域相关知识 | 第17-18页 |
2.2 可证明安全理论 | 第18-22页 |
2.2.1 基本思想 | 第18-19页 |
2.2.2 哈希函数 | 第19-20页 |
2.2.3 可证明安全理论类型 | 第20-22页 |
2.3 计算困难性问题 | 第22-23页 |
2.3.1 大整数因子分解与 RSA 问题 | 第22-23页 |
2.3.2 离散对数与 Diffie-Hellman 问题 | 第23页 |
2.3.3 二次剩余问题 | 第23页 |
2.4 双线性对及相关安全假设 | 第23-25页 |
2.4.1 双线性对 | 第23-24页 |
2.4.2 相关数学问题和安全假设 | 第24-25页 |
2.5 基于身份加密的方案 | 第25-26页 |
2.5.1 形式化定义 | 第25页 |
2.5.2 安全模型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身份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匿名加密方案 | 第27-40页 |
3.1 基于身份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方案 | 第27-29页 |
3.1.1 形式化定义 | 第27页 |
3.1.2 安全模型 | 第27-29页 |
3.2 基于身份匿名加密方案 | 第29-30页 |
3.3 合数阶双线性群 | 第30-31页 |
3.4 k /n不经意传输 | 第31页 |
3.5 标准模型下基于身份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匿名加密方案 | 第31-33页 |
3.6 所提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 第33-39页 |
3.7 性能分析比较 | 第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身份黑盒型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方案 | 第40-53页 |
4.1 基于身份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三种模型 | 第40-41页 |
4.2 基于模糊身份加密简介 | 第41-43页 |
4.2.1 形式化定义 | 第41-42页 |
4.2.2 安全模型 | 第42-43页 |
4.3 基于身份黑盒型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方案 | 第43-45页 |
4.3.1 形式化定义 | 第43页 |
4.3.2 安全模型 | 第43-45页 |
4.4 标准模型下基于模糊身份黑盒型第三方权利受约束加密方案 | 第45-47页 |
4.5 所提方案安全性证明 | 第47-51页 |
4.6 性能分析比较 | 第51-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