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反洗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2-15页 |
1.3.1 商业银行反洗钱行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前景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界定 | 第17-22页 |
2.1 洗钱概述 | 第17-19页 |
2.1.1 洗钱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洗钱的主要过程与方式 | 第17-19页 |
2.1.3 洗钱的危害 | 第19页 |
2.2 商业银行反洗钱 | 第19-21页 |
2.2.1 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2.2 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送制度 | 第20-21页 |
2.3 员工尽职反洗钱行为 | 第21-22页 |
第3章 员工反洗钱行为模型构建 | 第22-32页 |
3.1 前景理论概述 | 第22-26页 |
3.1.1 决策过程 | 第22-23页 |
3.1.2 价值函数 | 第23-24页 |
3.1.3 决策函数 | 第24-26页 |
3.2 员工洗钱行为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3.2.1 反洗钱期望效用模型 | 第26页 |
3.2.2 反洗钱前景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3.3 员工反洗钱行为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3.3.1 反洗钱期望效用模型分析 | 第28-29页 |
3.3.2 反洗钱前景理论模型分析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2-48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4.1.1 变量设置及结果预测 | 第32-33页 |
4.1.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3-36页 |
4.2 描述性统计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36-38页 |
4.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6-37页 |
4.2.2 多重共线性检测 | 第37-38页 |
4.3 实证模型 | 第38-39页 |
4.3.1 二项Logit回归模型 | 第38页 |
4.3.2 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38-39页 |
4.4 员工是否尽职反洗钱的影响因素 | 第39-43页 |
4.4.1 二项Logit回归结果 | 第39-41页 |
4.4.2 变量解释 | 第41-43页 |
4.5 员工尽职反洗钱程度的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4.5.1 有序Logit回归结果 | 第43-45页 |
4.5.2 变量解释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1 反洗钱行为研究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2 专家访谈方案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