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理财产品购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平台信任与产品信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0-11页
        1.2.1 研究目标第10-11页
        1.2.2 研究内容第11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14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4-22页
    2.1 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理财文献综述第14-15页
        2.1.1 互联网金融简介第14页
        2.1.2 互联网理财相关文献综述第14-15页
    2.2 消费者信任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5-17页
        2.2.1 消费者信任简介第15-16页
        2.2.2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任与传统信任的差异第16-17页
        2.2.3 信任与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第17页
    2.3 相关研究模型与本研究的变量界定第17-22页
        2.3.1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研究模型与变量第17-18页
        2.3.2 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第18-19页
        2.3.3 感知资源第19-20页
        2.3.4 个体风险偏好第20-22页
第3章 互联网理财信任评价模型的构建第22-33页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2-24页
        3.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第22页
        3.1.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第22-24页
    3.2 层次分析法第24-26页
        3.2.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第24页
        3.2.2 构造判断矩阵与赋值第24-25页
        3.2.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25-26页
        3.2.4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26页
    3.3 互联网理财信任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步骤第26-33页
        3.3.1 互联网理财信任评价体系的指标分析第26-28页
        3.3.2 建立评估对象因素集U第28-29页
        3.3.3 建立评估对象评语集V和量化等级第29页
        3.3.4 确定指标权重第29-30页
        3.3.5 确定隶属矩阵第30-31页
        3.3.6 计算模糊向量B第31-33页
第4章 概念模型与假设推演第33-37页
    4.1 本研究的概念模型第33页
    4.2 研究假设推演第33-37页
        4.2.1 感知利益、感知风险与信任的关系第33-34页
        4.2.2 互联网理财中感知资源的角色第34-35页
        4.2.3 互联网理财信任的中介作用第35页
        4.2.4 个体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第35-37页
第5章 研究设计第37-40页
    5.1 研究场景及变量测量第37-39页
    5.2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第39页
    5.3 数据收集第39-40页
第6章 实证数据分析与结果第40-60页
    6.1 样本特征描述第40-41页
    6.2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41-45页
        6.2.1 信度检验第41-43页
        6.2.2 效度检验第43-45页
    6.3 相关分析第45-46页
    6.4 回归分析第46-60页
        6.4.1 简单回归分析第47-50页
        6.4.2 多层次回归分析第50-60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0-67页
    7.1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60-62页
        7.1.1 感知利益对互联网理财信任和购买意愿的积极影响第60页
        7.1.2 感知风险对互联网理财信任和购买意愿的负向影响第60页
        7.1.3 平台信任与产品信任区分及其中介效应第60-61页
        7.1.4 感知资源在感知风险对平台信任和产品信任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第61-62页
        7.1.5 个体风险偏好在平台信任和产品信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第62页
    7.2 启示与建议第62-65页
        7.2.1 从互联网平台和产品两方面提升投资者对互联网理财的信任第62-63页
        7.2.2 在互联网理财推广中强化感知资源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的匹配第63-64页
        7.2.3 根据用户感知资源和个体风险偏好设计多样化理财产品第64-65页
    7.3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5页
    7.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第65-67页
        7.4.1 研究局限第65页
        7.4.2 研究展望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附录2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第75-78页
详细摘要第78-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反洗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投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