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起源及内涵方面的研究第8-9页
        1.2.2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研究第9-1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2-15页
    2.1 规模经济理论第12页
    2.2 长尾理论第12-13页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3页
    2.4 金融中介理论第13-15页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第15-20页
    3.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征第15-16页
        3.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5页
        3.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15-16页
    3.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第16-20页
        3.2.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3.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第17-18页
        3.2.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第四章 建设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冲击分析第20-31页
    4.1 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第20-23页
    4.2 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资产业务的冲击第23-26页
    4.3 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第26-31页
第五章 建设银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SWOT分析第31-36页
    5.1 优势分析第31-32页
        5.1.1 品牌的号召力第31页
        5.1.2 已初步建立完整的互联网生态体系第31页
        5.1.3 风控体制完善、安全级别高第31-32页
    5.2 劣势分析第32-33页
        5.2.1 经营模式落后、效率低下第32页
        5.2.2 产品创新深度不足第32-33页
    5.3 机遇分析第33-34页
        5.3.1 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趋势第33页
        5.3.2 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的机会第33页
        5.3.3 互联网倒逼经营理念改变第33-34页
        5.3.4 有前车之鉴、有后发优势第34页
    5.4 挑战分析第34-35页
        5.4.1 地位弱化、客户流失第34页
        5.4.2 支付中介职能的挑战第34页
        5.4.3 互联网金融强大的创新能力第34-35页
    5.5 SWOT分析小结第35-36页
第六章 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的现状及建议第36-47页
    6.1 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成果第36-41页
        6.1.1 创建“善融商务”平台第36-37页
        6.1.2 构建网络渠道第37-39页
        6.1.3 整合支付产品组合第39页
        6.1.4 推出智能客服“小微”第39页
        6.1.5 完善线上融资产品第39-40页
        6.1.6 建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合作——以支付宝为例第40-41页
    6.2 建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融合建议第41-47页
        6.2.1 在融资领域的合作第41-42页
        6.2.2 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第42-43页
        6.2.3 在客户信息维护领域的合作第43-44页
        6.2.4 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合作第44-45页
        6.2.5 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第45页
        6.2.6 双方合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第45-46页
        6.2.7 合作中的突破点第46-4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8页
    7.1 总结第47页
    7.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公司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以国泰君安为例
下一篇:九江市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