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自闭症儿童入学适应与支持个案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14页 |
1 研究动机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3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3.1 自闭症儿童 | 第12-13页 |
3.2 入学适应 | 第13页 |
3.3 影子老师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 第14-18页 |
1.1 融合教育概述 | 第14-15页 |
1.2 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 | 第15-16页 |
1.3 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 | 第16-18页 |
1.4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要素 | 第18页 |
2 自闭症儿童入学适应 | 第18-21页 |
2.1 适应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普通儿童入学适应 | 第19-20页 |
2.3 自闭症儿童入学的挑战 | 第20-21页 |
2.4 自闭症儿童幼小转衔 | 第21页 |
3 自闭症儿童入学支持 | 第21-25页 |
3.1 支持系统 | 第21-22页 |
3.2 支持策略 | 第22-25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1 个案干预研究 | 第25页 |
1.2 研究阶段 | 第25页 |
1.3 资料搜集方法 | 第25-26页 |
1.4 资料编码方法 | 第26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6-28页 |
2.1 评估工具 | 第27页 |
2.2 记录表与问卷 | 第27页 |
2.3 访谈提纲 | 第27-28页 |
第四部分 研究过程 | 第28-49页 |
1 整体评估 | 第29-34页 |
1.1 儿童评估 | 第29-32页 |
1.2 环境评估 | 第32-34页 |
2 制定教育计划与实施干预 | 第34-49页 |
2.1 儿童能力现状总结 | 第34页 |
2.2 长期目标制定 | 第34-35页 |
2.3 第一阶段:9月 | 第35-42页 |
2.4 第二阶段:10-11月 | 第42-47页 |
2.5 第三阶段:12-1月 | 第47-49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 | 第49-68页 |
1 儿童能力发展结果 | 第49-53页 |
2 入学适应 | 第53-61页 |
2.1 常规适应 | 第53-57页 |
2.2 人际交往适应 | 第57-58页 |
2.3 学习适应 | 第58-60页 |
2.4 总结 | 第60-61页 |
3 入学支持 | 第61-68页 |
3.1 学校支持 | 第61-65页 |
3.2 影子老师支持 | 第65-68页 |
第六部分 讨论 | 第68-76页 |
1 自闭症儿童入学适应的困境 | 第68-69页 |
1.1 教师:大声喊叫行为的困扰 | 第68页 |
1.2 妈妈:学习问题的困扰 | 第68-69页 |
1.3 个案:社交技能不足的困扰 | 第69页 |
2 融合环境中学校支持的特点 | 第69-72页 |
2.1 无法提供个别化支持 | 第69-70页 |
2.2 特殊教育资源不足 | 第70-71页 |
2.3 环境调整的困难 | 第71-72页 |
3 影子老师教育支持的要素 | 第72-73页 |
3.1 坚持全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 | 第72页 |
3.2 制定生态化的教育计划 | 第72-73页 |
3.3 “以点带面”促进学校适应儿童 | 第73页 |
4 自闭症儿童入学适应的影响因素 | 第73-76页 |
4.1 保护因素 | 第74-75页 |
4.2 不利因素 | 第75-76页 |
第七部分 总结 | 第76-78页 |
1 结论 | 第76页 |
2 反思 | 第76页 |
3 后续研究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一 观察记录示例 | 第83-85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85-87页 |
附录三 家长知情同意书 | 第87-88页 |
附件四 视觉提示材料 | 第88-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