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虾峙门水域附近港口及通航环境概况 | 第14-32页 |
2.1 宁波-舟山港概况 | 第14页 |
2.2 宁波-舟山港的主要通道 | 第14-15页 |
2.3 虾峙门水域自然环境概况 | 第15-32页 |
2.3.1 虾峙门航道范围 | 第15页 |
2.3.2 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2.3.3 水文、气象概况 | 第16-18页 |
2.3.4 虾峙门水域交通流概况 | 第18-32页 |
第3章 虾峙门水域事故与险情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1 水上交通事故区域分布特征 | 第32页 |
3.2 虾峙门水域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征 | 第32-33页 |
3.3 水上交通事故险情种类特征 | 第33-34页 |
3.4 虾峙门水域水上交通事故等级特征 | 第34-35页 |
3.5 虾峙门水域事故和险情主要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3.5.1 通航环境复杂,水上交通事故易发 | 第35页 |
3.5.2 自然环境因素造成紧迫局面发生 | 第35页 |
3.5.3 客渡运航线横穿主航道,客船安全监管责任重 | 第35-36页 |
第4章 虾峙门水域安全风险评价 | 第36-56页 |
4.1 水域安全评价介绍 | 第36页 |
4.2 水域安全评价常用的方法 | 第36-39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6页 |
4.2.2 灰色关联评价法 | 第36-37页 |
4.2.3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37-38页 |
4.2.4 层次分析法 | 第38-39页 |
4.3 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9-44页 |
4.3.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9-40页 |
4.3.2 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标准 | 第40-44页 |
4.4 建立因素集 | 第44页 |
4.5 建立评判集 | 第44-46页 |
4.5.1 评判集 | 第44-45页 |
4.5.2 虾峙门航道安全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4.6 各评判指标隶属度 | 第46-50页 |
4.7 安全评价权重的确立 | 第50-53页 |
4.7.1 确定各要素权重 | 第50-51页 |
4.7.2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第51-53页 |
4.8 虾峙门水域安全风险评价 | 第53-56页 |
第5章 评价结果分析和管理对策 | 第56-59页 |
5.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页 |
5.2 管理对策 | 第56-59页 |
5.2.1 海事部门加强安全管理 | 第57-58页 |
5.2.2 引航机构改进工作流程 | 第58页 |
5.2.3 航运企业加强公司管理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 虾峙门水域安全风险指标调查表 | 第64-65页 |
附录2 虾峙门水域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65-67页 |
附录3 部分评判指标隶属度调查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