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及实施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及实施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及实施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潮汐交通拥堵扩散理论 | 第18-29页 |
2.1 潮汐交通成因及特征 | 第18-22页 |
2.1.1 潮汐交通形成原因 | 第18-19页 |
2.1.2 潮汐交通时间分布特性 | 第19-20页 |
2.1.3 潮汐交通空间分布特性 | 第20-22页 |
2.2 潮汐交通拥堵扩散理论 | 第22-28页 |
2.2.1 潮汐交通拥堵的定义和特征 | 第22-23页 |
2.2.2 潮汐交通拥堵的扩散过程 | 第23-25页 |
2.2.3 潮汐交通拥堵的程度判定 | 第25-26页 |
2.2.4 潮汐拥堵扩散范围的估算方法 | 第26页 |
2.2.5 路段潮汐拥堵持续时间的估算方法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潮汐交通拥堵的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方法 | 第29-44页 |
3.1 潮汐交通临界分布系数计算 | 第29-31页 |
3.2 可变车道交通组织方法 | 第31-40页 |
3.2.1 路段交通组织方法 | 第31-35页 |
3.2.2 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法 | 第35-39页 |
3.2.3 衔接点交通组织方法 | 第39-40页 |
3.3 可变车道组织效果分析 | 第40-43页 |
3.3.1 可变车道利用率分析 | 第40-41页 |
3.3.2 道路通行能力效果分析 | 第41-42页 |
3.3.3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潮汐拥堵扩散范围内可变车道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 第44-60页 |
4.1 设计思路 | 第44-46页 |
4.2 交通调查 | 第46-47页 |
4.2.1 调查内容的确定 | 第46页 |
4.2.2 调查地点和时间选取 | 第46-47页 |
4.2.3 TransCAD反推O-D矩阵 | 第47页 |
4.3 初步方案设计 | 第47-52页 |
4.3.1 基于道路总延误最小的可变车道数计算模型 | 第47-51页 |
4.3.2 降低延误贡献系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4.3.3 考虑设置潮汐单行道的车道数调整 | 第52页 |
4.4 交通分配与方案优化 | 第52-55页 |
4.4.1 交通分配方法概述 | 第52-54页 |
4.4.2 方案优化 | 第54-55页 |
4.5 方案评价 | 第55-59页 |
4.5.1 分层次的交通拥堵指数 | 第55-58页 |
4.5.2 基于路段总行程时间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可变车道方案设计实例 | 第60-68页 |
5.1 实例概况 | 第60-61页 |
5.2 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61-63页 |
5.2.1 交通调查 | 第61-62页 |
5.2.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62-63页 |
5.3 方案设计 | 第63-65页 |
5.3.1 初步方案设计 | 第63-64页 |
5.3.2 交通分配 | 第64-65页 |
5.3.3 方案优化 | 第65页 |
5.4 方案评价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表 | 第73-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