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分子荧光 | 第9-11页 |
1.1.1 分子荧光的产生 | 第9-10页 |
1.1.2 影响荧光的因素 | 第10-11页 |
1.2 荧光分子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1-14页 |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 PET | 第11-12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 ICT | 第12页 |
1.2.3 激基缔合物 Excimer | 第12-13页 |
1.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 第13-14页 |
1.3 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吡啶盐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 | 第16-19页 |
1.5 本论文工作 | 第19-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2.1 药品及仪器 | 第20-21页 |
2.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20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2 合成原理 | 第21-22页 |
2.2.1 中间体 M_1的合成 | 第21页 |
2.2.2 系列探针的合成 | 第21-22页 |
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23页 |
2.3.1 中间体 M_2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页 |
2.3.2 探针 S-2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页 |
2.3.3 探针 S-4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页 |
2.3.4 探针 S-6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23页 |
2.3.5 探针 S-8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页 |
2.3.6 探针 S-10 的合成与表征 | 第23页 |
2.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2.4.1 探针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23-24页 |
2.4.2 pH 对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24页 |
2.4.3 阳离子浓度滴定实验 | 第24页 |
2.4.4 阳离子选择性实验 | 第24页 |
2.4.5 阳离子竞争性实验 | 第24页 |
2.4.6 CTAB 对探针阳离子选择性光谱性能影响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52页 |
3.1 探针 S-6 对 Cu~(2+)的识别 | 第25-33页 |
3.1.1 探针 S-6 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第25-26页 |
3.1.2 Cu~(2+)对 S-6 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3 探针 S-6 识别 Cu~(2+)的选择性研究 | 第28-29页 |
3.1.4 探针 S-6 识别 Cu~(2+)的干扰性研究 | 第29-30页 |
3.1.5 pH 对探针 S-6 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30页 |
3.1.6 探针 S-6 识别 Cu~(2+)机理研究 | 第30-33页 |
3.2 系列探针对铜离子的识别 | 第33-43页 |
3.2.1 Cu~(2+)对探针系列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2 系列探针识别 Cu~(2+)的选择性研究 | 第37-40页 |
3.2.3 系列探针识别 Cu~(2+)的干扰性研究 | 第40-43页 |
3.3 CTAB 对吡啶盐探针识别铜离子的影响 | 第43-52页 |
3.3.1 不加 CTAB 吡啶盐探针对铜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43-47页 |
3.3.2 加 CTAB 吡啶盐探针对铜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47-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A 探针分子的 NMR 图 | 第57-62页 |
附录B 探针分子的 MS 图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