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ZigBee/RS485/uIP相关技术 | 第13-17页 |
2.1 ZigBee通信技术 | 第13-14页 |
2.2 RS485通信技术 | 第14-15页 |
2.3 以太网uIP TCP/IP协议通信技术 | 第15-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矿用顶板位移监测系统的组成与硬件设计 | 第17-39页 |
3.1 矿用顶板位移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17-19页 |
3.2 顶板位移采集分站的硬件设计 | 第19-26页 |
3.2.1 采集分站的硬件设计目标和原则 | 第19页 |
3.2.2 采集分站整体框架 | 第19-20页 |
3.2.3 ZigBee模块 | 第20-21页 |
3.2.4 主控和射频芯片CC2530 | 第21-23页 |
3.2.5 电源模块与低功耗设计 | 第23-24页 |
3.2.6 显示模块与光控模块 | 第24-25页 |
3.2.7 红外接收器与RS485接口 | 第25-26页 |
3.3 KJ826-F通讯主站的硬件设计 | 第26-33页 |
3.3.1 通讯主站的硬件设计目标和框架 | 第26-27页 |
3.3.2 通讯主站的数字处理核心STM32F103VE | 第27-28页 |
3.3.3 通讯主站的ZigBee模块 | 第28页 |
3.3.4 LCD显示模块与触摸屏 | 第28-29页 |
3.3.5 FLASH存储模块与USB模块 | 第29-31页 |
3.3.6 以太网与光电转换模块 | 第31-32页 |
3.3.7 电源模块 | 第32-33页 |
3.4 硬件设计的本安要求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9-59页 |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9-41页 |
4.2 顶板位移采集分站的软件设计 | 第41-48页 |
4.2.1 顶板位移采集分站的通信过程 | 第41-44页 |
4.2.2 顶板位移采集分站软件的代码实现 | 第44-47页 |
4.2.3 ZigBee的数据帧格式 | 第47-48页 |
4.3 通讯主站的软件设计 | 第48-56页 |
4.3.1 通讯主站ZiBee模块程序 | 第48-49页 |
4.3.2 通讯主站ZigBee模块的代码实现 | 第49-52页 |
4.3.3 通讯主站STM32程序设计与代码实现 | 第52-56页 |
4.4 上位机顶板位移数据管理软件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5.2 后期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安全标志取证检验 | 第65-77页 |
1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申办流程 | 第65-66页 |
2 矿用本安型设备 | 第66-74页 |
2.1 本质安全检验 | 第67-71页 |
2.2 仪表性能检验 | 第71-74页 |
3 矿用顶板位移监测系统的检验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