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双目立体视觉中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6页
        1.1.1 计算机视觉概述第13-14页
        1.1.2 双目立体视觉和立体匹配技术第14-16页
    1.2 立体匹配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3 目前立体匹配技术面临的难题第20-21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1-23页
第2章 立体匹配理论基础第23-37页
    2.1 立体匹配基本原理第23-26页
    2.2 立体匹配的约束条件第26-27页
    2.3 立体匹配算法的基本构成第27-31页
        2.3.1 匹配代价的计算和聚合第28-30页
        2.3.2 视差获取第30页
        2.3.3 视差优化第30-31页
    2.4 立体匹配算法分类第31-35页
        2.4.1 局部匹配算法第32-33页
        2.4.2 全局匹配算法第33-34页
        2.4.3 半全局匹配算法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改进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第37-51页
    3.1 均值漂移(mean-shift)图像分割第38-41页
    3.2 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的匹配代价计算第41-45页
        3.2.1 基于 BT 算法的匹配代价计算第42-43页
        3.2.2 基于互信息的匹配代价计算第43-45页
    3.3 加入图像分割信息的匹配代价聚合第45-48页
    3.4 稠密视差图生成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改进的视差优化算法第51-61页
    4.1 视差优化问题分析第51-52页
    4.2 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中的视差优化第52-55页
        4.2.1 遮挡检测第52-54页
        4.2.2 无效点填充第54-55页
    4.3 视差优化算法的改进第55-59页
        4.3.1 稀疏遮挡区域填充第56-57页
        4.3.2 稀疏遮挡区域填充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77页
    5.1 立体匹配的评价方法第61-65页
        5.1.1 准确度评价第61-62页
        5.1.2 立体视觉评价平台第62-65页
    5.2 改进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实验分析第65-71页
        5.2.1 三类立体匹配算法比较第65-66页
        5.2.2 Mean-shift 图像分割参数的确定第66-70页
        5.2.3 改进的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实验分析第70-71页
    5.3 视差优化算法实验分析第71-73页
    5.4 本文算法实验分析第73-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本文总结第77-78页
    6.2 未来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5-86页
附件第86-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用户体验的移动B2C界面可用性评估研究
下一篇:体感交互及其游戏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