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盗窃罪疑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6页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三、论文结构第14-16页
第一章 盗窃罪主体与主观要件的具体认定第16-24页
    第一节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第16-20页
        一、单位能否成为盗窃罪主体第16-19页
        二、盗窃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第19-20页
    第二节 盗窃罪的主观方面第20-24页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第20-22页
        二、盗窃罪的故意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盗窃罪客观行为的具体认定第24-30页
    第一节 一般盗窃行为的具体认定第24-25页
    第二节 特殊盗窃行为的具体认定第25-30页
        一、入户盗窃第27页
        二、携带凶器盗窃第27-28页
        三、扒窃第28-30页
第三章 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范围与认定争议第30-38页
    第一节 违禁品的争议第30-31页
    第二节 网络虚拟财产的争议第31-33页
    第三节 不动产的争议第33-36页
    第四节 人体器官的争议第36-38页
第四章 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具体认定第38-52页
    第一节 中外盗窃既未遂标准的理论争议第38-41页
        一、我国关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理论第38-40页
        二、国外关于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理论第40-41页
    第二节 理论争议的检讨及本文观点第41-45页
    第三节 影响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其他因素第45-52页
        一、盗窃对象对既未遂认定的影响第45-47页
        二、行为人特定身份对既未遂认定的影响第47-48页
        三、盗窃场所对既未遂认定的影响第48-49页
        四、盗窃时间对既未遂认定的影响第49页
        五、网络盗窃对既未遂认定的影响第49-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法中扭送行为的法定化研究--以驾车撞劫匪案件为视角
下一篇:股东固有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