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植物内生菌概述 | 第10-13页 |
1.1.1 植物内生菌定义和种类 | 第10页 |
1.1.2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活性作用 | 第10-13页 |
1.2 野大豆及其内生菌研究 | 第13-14页 |
1.2.1 野大豆概述 | 第13-14页 |
1.2.2 野大豆内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4-18页 |
1.3.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4 创新点 | 第17页 |
1.3.5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野生大豆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 第18-25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18-19页 |
2.1.1 材料 | 第18页 |
2.1.2 试剂和仪器 | 第18页 |
2.1.3 培养基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1页 |
2.2.1 野大豆植株采集 | 第19页 |
2.2.2 野大豆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19-20页 |
2.2.3 野大豆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3.1 野大豆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1页 |
2.3.2 野大豆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21-23页 |
2.3.3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活性野大豆内生真菌菌株的筛选 | 第25-30页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25页 |
3.1.1 材料 | 第25页 |
3.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25页 |
3.1.3 仪器 | 第25页 |
3.2 方法 | 第25-27页 |
3.2.1 大豆幼苗的培育 | 第25页 |
3.2.2 野大豆内生真菌发酵液的制备及实验分组 | 第25-26页 |
3.2.3 野大豆内生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 第26页 |
3.2.4 野大豆内生真菌YD-09菌株的抗逆活性测定 | 第26页 |
3.2.5 YD-09菌株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6-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3.3.1 野大豆内生真菌的筛选 | 第27-28页 |
3.3.2 野大豆内生真菌YD-09菌株的抗逆活性 | 第28-30页 |
3.3.3 YD-09菌株系统发育树 | 第30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0页 |
第四章 野大豆内生真菌YD-09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30-37页 |
4.1 材料和仪器 | 第30-31页 |
4.1.1 材料 | 第30-31页 |
4.1.2 仪器 | 第31页 |
4.1.3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31页 |
4.2 方法 | 第31-33页 |
4.2.1 YD-09菌株发酵母液的制备 | 第31页 |
4.2.2 菌丝干重的测定 | 第31页 |
4.2.3 YD-09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4.2.4 YD-09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1-33页 |
4.2.5 YD-09菌株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3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4.3.1 YD-09菌株生长曲线 | 第33-34页 |
4.3.2 装液量对YD-09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34页 |
4.3.3 初始pH对YD-09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4页 |
4.3.4 不同盐浓度对YD-09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5 不同碳、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5页 |
4.3.6 YD-09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 第35-36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YD-09菌株活性成分的筛选与分析 | 第37-43页 |
5.1 材料和仪器 | 第37页 |
5.1.1 材料 | 第37页 |
5.1.2 仪器 | 第37页 |
5.1.3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37页 |
5.2 方法 | 第37-39页 |
5.2.1 YD-09菌株活性产物的分离 | 第37-38页 |
5.2.2 大豆幼苗的培养 | 第38页 |
5.2.3 YD-09菌株活性产物作用的测定 | 第38-3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5.3.1 YD-09菌株活性产物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9-41页 |
5.3.2 YD-09菌株活性产物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第六章 野大豆YD-09菌株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3-52页 |
6.1 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6.1.1 材料 | 第43页 |
6.1.2 仪器 | 第43页 |
6.1.3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43-44页 |
6.2 方法 | 第44-47页 |
6.2.1 小麦幼苗的培育 | 第44页 |
6.2.2 实验分组及处理 | 第44-45页 |
6.2.3 .小麦幼苗指标的测定 | 第45-47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6.3.1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7-48页 |
6.3.2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6.3.3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SOD酶活影响 | 第48-49页 |
6.3.4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POD酶活影响 | 第49页 |
6.3.5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CAT酶活影响 | 第49页 |
6.3.6 YD-09菌株对小麦幼苗MDA含量影响 | 第49-50页 |
6.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