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12-13页 |
本论文研究流程图 | 第13-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1.1 植物内生真菌的起源 | 第16页 |
1.1.2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态学 | 第16-17页 |
1.1.3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的关系 | 第17-18页 |
1.1.4 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 第18页 |
1.1.5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18-19页 |
1.1.6 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活性研究 | 第19-22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五种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2.1 细叶小檗 | 第22-23页 |
1.2.2 陇塞忍冬 | 第23-24页 |
1.2.3 甘青大戟 | 第24页 |
1.2.4 贯叶连翘 | 第24-25页 |
1.2.5 宝盖草 | 第25页 |
1.3 本文相关的生物活性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8页 |
1.3.1 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1.3.2 抗单胺氧化酶活性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3.3 杀虫及抑菌活性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五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 第28-3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1 实验植物样品 | 第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2.3 药品与试剂 | 第28-29页 |
2.2.4 平面及斜面培养基 | 第2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3.1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内生真菌的分离 | 第29页 |
2.3.3 内生真菌的纯化 | 第29-30页 |
2.3.4 内生真菌的保藏 | 第30页 |
2.3.5 内生真菌的形态学观察 | 第30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2.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2.4.2 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五种植物内生真菌生物活性研究 | 第36-6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1 待测菌株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3.2.3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37页 |
3.2.4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3.2.5 培养基 | 第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43页 |
3.3.1 内生真菌的发酵及待测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3.3.2 粗提物抗MAO活性测定 | 第38-40页 |
3.3.3 粗提物抗AChE活性测定 | 第40-41页 |
3.3.4 粗提物杀虫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3.3.5 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60页 |
3.4.1 结果 | 第43-58页 |
3.4.2 讨论 | 第58-60页 |
第4章 内生真菌BGC-2化学成分研究 | 第60-72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材料及仪器 | 第60-61页 |
4.2.1 实验菌株 | 第60页 |
4.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0-61页 |
4.2.3 培养基 | 第6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1-65页 |
4.3.1 显色剂的配制 | 第61页 |
4.3.2 培养基的制备 | 第61-62页 |
4.3.3 菌种的活化与种子液的制备(一级发酵) | 第62页 |
4.3.4 菌种的大批量发酵(二级发酵) | 第62页 |
4.3.5 菌株BGC-2次级代谢产物提取 | 第62页 |
4.3.6 菌株BGC-2菌液粗提物化学成分研究 | 第62-64页 |
4.3.7 单体化合物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64页 |
4.3.8 单体化合物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 第64-65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5-71页 |
4.4.1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65-69页 |
4.4.2 化合物的抗单胺氧化酶活性 | 第69-70页 |
4.4.3 化合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 第70-71页 |
4.5 讨论 | 第71-72页 |
第5章 内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72-82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5.2.1 待测菌种 | 第72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72-73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3-76页 |
5.3.1 试剂的配制 | 第73页 |
5.3.2 培养基的制备 | 第73页 |
5.3.3 菌种的活化 | 第73页 |
5.3.4 菌丝体DNA的提取 | 第73-74页 |
5.3.5 DNA纯度检测 | 第74页 |
5.3.6 PCR扩增ITS区段 | 第74-75页 |
5.3.7 扩增产物检测 | 第75页 |
5.3.8 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序列的测定 | 第75页 |
5.3.9 扩增产物序列的分析 | 第75-76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5.4.1 结果 | 第76-80页 |
5.4.2 讨论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94-95页 |
附录B(内生真菌DNA序列)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