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 第14-15页 |
1.2.1 膜分离技术 | 第14页 |
1.2.2 含油污水处理领域中的膜分离技术 | 第14页 |
1.2.3 油水分离膜的种类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膜污染 | 第18-19页 |
1.4.1 膜污染的定义 | 第18页 |
1.4.2 影响膜污染的因素 | 第18-19页 |
1.4.3 膜清洗 | 第19页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9-2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33页 |
2.1 陶瓷平板膜简介 | 第23-25页 |
2.1.1 膜组件参数 | 第23-24页 |
2.1.2 陶瓷平板膜的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2.1.3 陶瓷平板膜的特点 | 第25页 |
2.2 试验原水水质 | 第25-26页 |
2.3 试验装置图 | 第26-27页 |
2.4 电解气浮装置 | 第27-28页 |
2.4.1 电极材质 | 第27-28页 |
2.4.2 电极尺寸 | 第28页 |
2.5 试验仪器及药品 | 第28-30页 |
2.5.1 试验仪器 | 第28-29页 |
2.5.2 试验药品 | 第29-30页 |
2.6 试验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6.1 物理观察方法 | 第30-31页 |
2.6.2 化学检测方法 | 第31页 |
2.6.3 主反应槽中油和SS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7 试验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2.7.1 陶瓷膜表面污染物成因的研究方法 | 第32页 |
2.7.2 最佳清洗药剂的选择试验 | 第32页 |
2.7.3 延长膜运行周期的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陶瓷膜污染成因及污染物成分分析 | 第33-49页 |
3.1 膜污染的形成过程 | 第33-34页 |
3.2 膜污染的界定 | 第34-36页 |
3.3 陶瓷平板膜表面污染情况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7页 |
3.3.2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7-38页 |
3.3.3 陶瓷膜污染成因研究 | 第38-40页 |
3.4 污染物成分分析 | 第40-48页 |
3.4.1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41-44页 |
3.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陶瓷膜片的清洗方法研究 | 第49-59页 |
4.1 污染物去除方法 | 第49-50页 |
4.1.1 试验启动 | 第49页 |
4.1.2 陶瓷膜片的清洗方法 | 第49-50页 |
4.2 物理清洗 | 第50-51页 |
4.2.1 反冲洗清洗 | 第50页 |
4.2.2 水力冲洗和毛刷清洗 | 第50-51页 |
4.3 化学清洗 | 第51-56页 |
4.3.1 化学药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4.3.2 扫描电镜下不同药剂浸泡后的膜片(SEM) | 第52-53页 |
4.3.3 最佳药剂选择试验 | 第53-54页 |
4.3.4 最佳药剂最佳浓度的选择试验 | 第54-56页 |
4.3.5 最佳药剂最佳浸泡时间的选择试验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 第59-71页 |
5.1 合理运行参数的选择 | 第59-63页 |
5.1.1 最佳曝气量的选择 | 第59-60页 |
5.1.2 最佳膜通量的选择 | 第60-62页 |
5.1.3 温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 投加药剂对于控制膜污染的影响 | 第63-65页 |
5.3 电解气浮结合过滤对控制膜污染的影响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建议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