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1.1 试验概况 | 第1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1.2.1 施氮量试验 | 第15页 |
1.2.2 氮肥基追比试验 | 第15页 |
1.2.3 追氮时期试验 | 第15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田间记载、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及干物重的测定 | 第15-16页 |
1.3.2 植株样本的测定 | 第16页 |
1.3.3 土样的测定 | 第16页 |
1.3.4 成熟期测产 | 第16页 |
1.3.5 籽粒品质的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6页 |
1.3.6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7-63页 |
2.1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17-22页 |
2.1.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17-19页 |
2.1.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19-21页 |
2.1.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 第22-32页 |
2.2.1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22-25页 |
2.2.1.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1.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1.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2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5-28页 |
2.2.2.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2.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7页 |
2.2.2.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8-32页 |
2.2.3.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8-30页 |
2.2.3.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3.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32页 |
2.3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32-38页 |
2.3.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32-35页 |
2.3.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氮肥利率的影响 | 第38-43页 |
2.4.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氮肥利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小麦氮素利用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 第39-40页 |
2.4.3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氮肥利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4 氮肥不同基追比条件下小麦氮素利用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 第41-42页 |
2.4.5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2.5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3-45页 |
2.5.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3-44页 |
2.5.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4-45页 |
2.5.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磷、钾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5页 |
2.6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5-48页 |
2.6.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6.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2.6.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2.7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48-54页 |
2.7.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48-51页 |
2.7.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51-54页 |
2.7.3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济南17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54页 |
2.8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54-59页 |
2.8.1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性状的影响 | 第54-56页 |
2.8.1.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性状的影响 | 第54-55页 |
2.8.1.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性状的影响 | 第55-56页 |
2.8.2 施肥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2.8.2.1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小麦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2.8.2.2 氮肥不同基追比对不同类型小麦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2.9 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1页 |
2.10 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 第61-63页 |
2.10.1 中筋小麦陕农229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 第61-62页 |
2.10.2 强筋小麦济南17籽粒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 第62-6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3-67页 |
3.1 不同类型小麦实现高产的施肥方式 | 第63页 |
3.2 不同类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提高氮肥利率的途径 | 第63-64页 |
3.3 不同类型小麦实现优质的施肥方式 | 第64页 |
3.4 不同类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三者协调性分析 | 第64-67页 |
附:主要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