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6-42页 |
1. 酿酒酵母出芽 | 第16-23页 |
1.1 酵母出芽与细胞极性 | 第16页 |
1.2 酵母出芽与极性建立及维持 | 第16-19页 |
1.3 酵母出芽与细胞骨架 | 第19-20页 |
1.4 酵母出芽与细胞周期 | 第20-23页 |
2. 酿酒酵母出芽与Rho GTP酶的调控 | 第23-40页 |
2.1 酿酒酵母中的Rho GTP酶 | 第23-25页 |
2.2 酿酒酵母中Rho GTP酶的调控 | 第25-30页 |
2.3 Cdc42,酿酒酵母出芽中央调控蛋白 | 第30-32页 |
2.4 Rho1与细胞壁的完整 | 第32-36页 |
2.5 Rho3与囊泡运输 | 第36-37页 |
2.6 Rho4在酵母出芽中的作用 | 第37-40页 |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二章 过量表达不同构型rho4突变体对细胞的影响 | 第42-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6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42-43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43-44页 |
1.3 培养基及实验用试剂 | 第44-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2.1 质粒构建 | 第46-47页 |
2.2 酿酒酵母培养及显微观察 | 第47-48页 |
2.3 酿酒酵母快速转化法 | 第48页 |
2.4 酿酒酵母基因组提取 | 第48页 |
2.5 actin与DNA染色 | 第48-49页 |
2.6 芽痕染色 | 第49页 |
2.7 抑制子筛选(suppressor screening) | 第49-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3.1 过量表达不同构型rho4突变体对不同菌株的影响 | 第50-57页 |
3.2 筛选过量表达rho4~(QI3IL)致死效应抑制基因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4.1 胞内Rho4活性与细胞表型 | 第59-60页 |
4.2 过量表达激活型rho4突变体造成的细胞形态缺陷 | 第60-61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温度敏感型rho4突变体筛选 | 第62-7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1.1 菌株与质粒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2.1 温度敏感菌株的筛选 | 第63-66页 |
2.2 抑制子的筛选 | 第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3.1 温度敏感型rho4突变体筛选 | 第66-70页 |
3.2 温度敏感型rho4突变体性状分析 | 第70-73页 |
3.3 抑制基因的筛选 | 第73-75页 |
4. 讨论 | 第75-77页 |
4.1 温度敏感型rho4突变体的筛选 | 第75-76页 |
4.2 温度敏感型rho4突变体表型 | 第76-77页 |
4.3 抑制基因的筛选 | 第7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Rho4蛋白N端延伸区功能研究 | 第79-98页 |
1. 菌株与质粒 | 第79-80页 |
1.1 酿酒酵母菌株 | 第79-80页 |
1.2 质粒 | 第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2.1 质粒构建 | 第80页 |
2.2 菌株构建 | 第80页 |
2.3 GFP-Rho4定位观察 | 第80-8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1-92页 |
3.1 Rho4蛋白N端延伸区结构 | 第81-83页 |
3.2 N端延伸区缺失不影响Rho4正常定位 | 第83-85页 |
3.3 N端延伸区对Rho4正常功能的调节 | 第85-87页 |
3.4 N端延伸区缺失造成的细胞缺陷 | 第87-89页 |
3.5 针对突变体rho3△ rho4-△61多芽缺陷的深入研究 | 第89-92页 |
4. 讨论 | 第92-96页 |
4.1 Rho4同源蛋白N端延伸区的共同之处 | 第92-93页 |
4.2 N端延仲区对Rho4功能存在分子内调控 | 第93-95页 |
4.3 Rho4的N端延伸区缺失造成的细胞缺陷 | 第95-9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Rho4相关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 第98-121页 |
1. 菌株与质粒 | 第98-99页 |
1.1 酿酒酵母菌株 | 第98页 |
1.2 质粒 | 第98-99页 |
2. 实验试剂 | 第99-10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00-105页 |
3.1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100-101页 |
3.2 酵母双杂交作用直接测试 | 第101-102页 |
3.3 GST pull-down实验 | 第102-104页 |
3.4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 | 第104页 |
3.5 BEM2与RH04作用体内直接测试 | 第104-10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7页 |
4.1 酵母双杂交结果 | 第105-106页 |
4.2 酵母双杂交直接测试Bem2与Rho4的相互作用 | 第106-109页 |
4.3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技术检测Bem2与Rho4的相互作用 | 第109-112页 |
4.4 Bem2与Rho4体内相互作用 | 第112-117页 |
5. 讨论 | 第117-120页 |
5.1 文库筛选诱饵质粒选择 | 第117页 |
5.2 Bem2在体内的作用靶标 | 第117-119页 |
5.3 Bem2对于Rho4功能的调节 | 第119-120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本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4页 |
附录 | 第134-13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