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地方风俗习惯总志论文

三峡移民的习俗文化变迁研究--基于湖北省S村的田野调查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13-35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18页
    三、研究方法及理论视角第18-2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8-20页
        (二) 研究的理论视角第20-22页
    四、文献综述第22-30页
        (一) 移民研究综述第22-23页
        (二) 移民理论综述第23-24页
        (三) 移民的习俗文化变迁研究综述第24-26页
        (四) 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第26-28页
        (五) 非自愿性移民研究综述第28-30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30-35页
        (一) 移民第30-33页
        (二) 习俗文化第33-35页
第一章 移民原居地状况和迁入地的背景第35-47页
    一、水利工程和移民第35-41页
        (一) 三峡水利工程和三峡移民第35-38页
        (二) 丹江口水利工程和丹江口水库移民第38-41页
    二、移民原居地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1-43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巴东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1-43页
        (二) C镇移民原居地——淅川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3页
    三、迁入地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3-47页
        (一) 迁入地——沙洋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3-45页
        (二) 迁入地——C镇的习俗文化背景第45-47页
第二章 语言习俗文化变迁第47-58页
    一、移民原住地的语言习俗文化第47-50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语言文化的背景第47-48页
        (二) S村移民原居地语言文化的特点第48-50页
    二、迁入地的语言习俗文化第50-51页
        (一) 荆楚方言的文化背景第50-51页
        (二) 荆楚方言的特点第51页
    三、移民的语言文化适应情况第51-58页
        (一) 移民语言的重新适应第51-53页
        (二) 语言文化的差异给移民带来的困难第53-54页
        (三) 移民与当地人之间语言的相互调试第54-58页
第三章 生产方式习俗变迁第58-73页
    一、移民原居地生产方式习俗第59-62页
        (一) 原始的刀耕火种第59-60页
        (二) 生产谚语世代传第60页
        (三) 经济作物的种植第60页
        (四) 其他经济来源第60-62页
    二、迁入地的生产方式习俗第62-63页
        (一) 田地的耕作第62页
        (二) 其他经济收入第62-63页
    三、移民生产方式的变迁第63-69页
        (一) S村移民生产方式的变迁第63-67页
        (二) C镇移民生产方式的变迁第67-68页
        (三) 现阶段移民面临的新问题第68-69页
    四、移民其他生产方式的发展第69-73页
        (一) S村移民积极发展其他的生产方式第69-72页
        (二) C镇移民其他生产方式的发展第72-73页
第四章 生活方式习俗的变迁第73-92页
    一、饮食习俗的变迁第73-81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的饮食习俗第73-75页
        (二) S村移民迁入地的饮食习俗第75-76页
        (三) S村移民饮食习俗的延续与变迁第76-81页
        (四) C镇移民饮食习俗的变迁第81页
    二、住房习俗的变迁第81-84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住房特点第81-82页
        (二) S村移民住房习俗的变迁第82-83页
        (三) C镇移民住房习俗的变迁第83-84页
    三、服饰习俗的变迁第84-86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土家特色的服饰第84-85页
        (二) 迁入地的人们的穿衣打扮第85页
        (三) S村移民服饰习俗的延续和变迁第85-86页
    四、休闲娱乐习俗的变迁第86-92页
        (一) 麻将第86-87页
        (二) 其他休闲娱乐习俗第87-92页
第五章 人生礼俗的变迁第92-109页
    一、诞生仪礼第92-94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的诞生礼第93页
        (二) S村移民迁入地婴儿的诞生礼第93页
        (三) S村移民婴儿诞生礼的变迁第93页
        (四) C镇移民婴儿诞生礼的变迁第93-94页
    二、成人仪礼第94页
    三、婚嫁礼俗第94-103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传统的婚嫁礼俗第94-96页
        (二) 迁入地的婚嫁礼俗第96-97页
        (三) S村移民婚嫁礼俗的变迁第97-100页
        (四) C镇移民婚嫁礼俗的变迁第100-102页
        (五) 婚俗对于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涵化”的影响第102-103页
    四、丧葬仪礼第103-109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独特的丧葬习俗第103-105页
        (二) S村移民迁入地的丧葬习俗第105页
        (三) S村移民丧葬习俗的变迁第105-107页
        (四) C镇移民丧葬习俗的变迁第107页
        (五) 葬俗对于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涵化”的影响第107-109页
第六章 社交礼仪及节日习俗的变迁第109-121页
    一、社交礼仪的变迁第109-112页
        (一) S村移民原居地社交礼仪第109-110页
        (二) S村移民迁入地的社交礼仪第110页
        (三) S村移民与当地人的社交礼仪的延续与变迁第110-112页
    二、节日习俗的变迁第112-121页
        (一) 春节习俗第112-114页
        (二) 端午节习俗第114-115页
        (三) 清明和七月半习俗第115-117页
        (四) C镇移民的节日习俗的变迁第117-119页
        (五) 节俗对于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涵化”的影响第119-121页
结论第121-131页
    一、移民融入当地文化过程的规律第121-127页
        (一) 移民对原居地习俗文化的固守第121-125页
        (二) 模仿、适应与“涵化”第125-127页
    二、习俗文化适应、融合中的差异性第127-129页
        (一) 不同类型的习俗文化适应、融合的差异性第127-128页
        (二) 不同年龄、经历、文化程度的移民在习俗文化适应上的差异性第128-129页
        (三) 主流习俗文化和非主流习俗文化在相互适应、融合上的差异性第129页
    三、政府的移民安置工作应充分重视移民的习俗文化适应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8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38-139页
后记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法的合法性研究--以当代中国立法现象为分析对象
下一篇:中药活性成分的LC/CE-IT-MS分析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