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废旧轮胎胶粉的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废旧轮胎胶粉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常温粉碎法 | 第15页 |
1.3.2 低温粉碎法 | 第15-16页 |
1.3.3 湿法或溶液粉碎法 | 第16-17页 |
1.3.4 固相剪切粉碎技术 | 第17页 |
1.3.5 臭氧粉碎法 | 第17页 |
1.3.6 电磁冲击粉碎法 | 第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废旧橡胶粉碎工艺对比研究与设计 | 第19-31页 |
2.1 三种胶粉制造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19-23页 |
2.1.1 胶粉制造方法对胶粉性能的影响 | 第19页 |
2.1.2 胶粉制造方法对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19-20页 |
2.1.3 胶粉的制造方法对胶粉的形状和表面状态的影响 | 第20页 |
2.1.4 胶粉的制造方法对胶粉性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1.5 不同胶粉的制造方法生产出的胶粉及其粒径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6 胶粉的制造方法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 废旧轮胎常温粉碎法的工艺研究 | 第23-27页 |
2.2.1 废旧轮胎的常温辊筒粉碎法 | 第24-25页 |
2.2.2 废旧轮胎的连续粉碎法 | 第25-26页 |
2.2.3 胶粉的挤出粉碎法 | 第26页 |
2.2.4 胶粉的高压粉碎法 | 第26-27页 |
2.3 废旧橡胶常温粉碎工艺的设计与研究 | 第27-30页 |
2.3.1 废旧橡胶常温粉碎工艺的要求 | 第27-28页 |
2.3.2 废旧轮胎常温粉碎工艺的研究与设计 | 第28-29页 |
2.3.3 废旧轮胎常温粉碎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废旧橡胶常温粉碎机理的研究 | 第31-41页 |
3.1 橡胶的性质 | 第31-33页 |
3.1.1 橡胶的基本特性 | 第31-32页 |
3.1.2 橡胶的力学特性 | 第32-33页 |
3.1.3 橡胶的断裂性质 | 第33页 |
3.2 胶粉的性质 | 第33-35页 |
3.2.1 胶粉的分类及主要用途 | 第33-34页 |
3.2.2 胶粉的表面形态及表面性质 | 第34页 |
3.2.3 胶粉的成分 | 第34页 |
3.2.4 胶粉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34-35页 |
3.3 物料粉碎理论简述 | 第35-37页 |
3.3.1 粉碎方法 | 第35-36页 |
3.3.2 粉碎模型 | 第36-37页 |
3.4 物料的破碎原理及其粉碎过程机理 | 第37-40页 |
3.4.1 材料的破碎原理 | 第37页 |
3.4.2 材料的粉碎过程机理 | 第37-38页 |
3.4.3 材料的粉碎极限理论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废旧轮胎常温粉碎成套设备的配置研究 | 第41-57页 |
4.1 概述 | 第41-44页 |
4.1.1 设备配置的原则 | 第41-42页 |
4.1.2 设备配置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2-43页 |
4.1.3 设备配置的要求 | 第43-44页 |
4.2 废旧轮胎胶粉制备各环节设备配置分析 | 第44-49页 |
4.2.1 废旧轮胎的预处理阶段 | 第44-47页 |
4.2.2 废旧橡胶的粗碎和细碎阶段 | 第47-49页 |
4.2.3 胶粉的分级与计量包装阶段 | 第49页 |
4.3 胶粉制备过程设备配置的计算分析 | 第49-56页 |
4.3.1 胶粉制备设备的配置过程研究 | 第49-50页 |
4.3.2 胶粉制备成套设备配置的评价模型 | 第50-51页 |
4.3.3 设备配置评价模型的计算分析 | 第51-53页 |
4.3.4 粉碎设备与筛分设备协调性的分析与研究 | 第53-55页 |
4.3.5 比例函数 K 的计算与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废旧轮胎辊压机的设计计算 | 第57-65页 |
5.1 废旧轮胎辊压机 | 第57-59页 |
5.1.1 废旧轮胎辊压机的工作原理 | 第57页 |
5.1.2 废旧轮胎辊压机的主要结构 | 第57-59页 |
5.2 废旧轮胎辊压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59-61页 |
5.2.1 原始数据 | 第59页 |
5.2.2 粉碎比 i | 第59页 |
5.2.3 辊压机辊筒的转速 n | 第59-60页 |
5.2.4 辊压机规格尺寸的确定 | 第60-61页 |
5.2.5 电机功率 N | 第61页 |
5.3 废旧轮胎辊压机辊筒的三维模型 | 第61-62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62-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辊压机粉碎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5-79页 |
6.1 料层的压缩-反弹特性 | 第65-66页 |
6.2 废旧轮胎辊压机粉碎过程的研究 | 第66-68页 |
6.2.1 大胶粒单颗粒粉碎阶段 | 第66-67页 |
6.2.2 小胶粒层压粉碎阶段 | 第67页 |
6.2.3 胶粉回弹阶段 | 第67-68页 |
6.3 废旧轮胎辊压机粉碎过程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8-73页 |
6.3.1 大胶粒单颗粒粉碎阶段 | 第69-71页 |
6.3.2 小胶粒层压粉碎阶段 | 第71-72页 |
6.3.3 胶粉的回弹阶段 | 第72-73页 |
6.3.4 辊筒表面的受力分析 | 第73页 |
6.4 废旧橡胶粉碎过程矩阵模型的建立 | 第73-77页 |
6.4.1 废旧橡胶粉碎过程静态矩阵模型 | 第74-77页 |
6.4.2 废旧轮胎粉碎过程动态矩阵模型 | 第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