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大学生手机APP软件使用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大学在校学生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现实背景 | 第9-11页 |
(二) 理论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一、手机运行环境综述 | 第14-17页 |
(一) 手机应用软件的发展进程 | 第14-15页 |
(二) 手机媒体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二、理论框架 | 第17-32页 |
(一) 受众心理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二) 基于手机媒介的使用动机研究 | 第19-20页 |
(三)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20-23页 |
(四) 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 | 第23-3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2-37页 |
一、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34-35页 |
二、变量的测量量表 | 第35-36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 第37-58页 |
一、数据信度及效度分析 | 第37-38页 |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6页 |
三、手机APP软件相关性分析 | 第46-52页 |
四、手机软件采纳行为T检验 | 第52-55页 |
五、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2页 |
一、本研究实证模型 | 第58页 |
二、学历差异性 | 第58-59页 |
三、感知性相关结论 | 第59-60页 |
四、内容体验动机对手机APP软件使用的显著影响 | 第60页 |
五、自我效能感对手机APP软件使用的显著影响 | 第60-61页 |
六、感知质量对手机APP软件使用的显著影响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的可行与不足 | 第62-63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