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究 | 第12-14页 |
1、 农村寄宿制学生的适应性研究 | 第12-13页 |
2、 农村寄宿制学生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3、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研究 | 第14-15页 |
2、 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状况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 第16-17页 |
1、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有利方面 | 第16页 |
2、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忧患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教育调查法 | 第17-18页 |
二、 文献法 | 第18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 农村寄宿制中学 | 第18页 |
二、 学生管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政策依据 | 第19-22页 |
一、 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的开端 | 第19页 |
二、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阶段 | 第19-20页 |
三、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完善阶段 | 第20-21页 |
四、 国家未来 10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蓝图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 人本理论 | 第22-23页 |
二、 需要理论 | 第23页 |
三、 生本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 第24-37页 |
第一节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概况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 第26-30页 |
第三节 宾川县寄宿制学校发展状况 | 第30-37页 |
第四章 宾川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37-61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第38-49页 |
第三节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9-59页 |
一、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9-52页 |
二、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三、 学生学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四、 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4-59页 |
1、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2、 饮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3、 住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4、 课余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8-59页 |
第四节 贫困生资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1-66页 |
第一节 外部因素 | 第61-63页 |
一、 缺乏政策机制保障 | 第61页 |
二、 经费投入不足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内部因素 | 第63-66页 |
一、 管理体制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63-64页 |
二、 管理观念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 第64-65页 |
三、 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 第66-79页 |
第一节 着力解决学生生活保障的“软肋” | 第66-69页 |
第二节 加强对寄宿制管理制度的建设 | 第69-72页 |
第三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72-74页 |
第四节 构建心理干预体系 | 第74-77页 |
第五节 构建学生新的学习辅导体系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