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分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压缩感知理论的应用第10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0-12页
第二章 压缩感知理论第12-21页
    2.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第12-13页
    2.2 压缩感知数学模型第13-14页
        2.2.1 信号的稀疏表示第13页
        2.2.2 信号的测量和重构第13-14页
    2.3 信号稀疏表示理论第14-16页
        2.3.1 信号的稀疏表示第14-15页
        2.3.2 K-SVD 算法原理第15-16页
    2.4 压缩感知测量方法第16-18页
        2.4.1 测量矩阵的设计第16-17页
        2.4.2 常用的测量矩阵第17-18页
    2.5 重构算法第18-19页
    2.6 分块压缩感知(BCS)第19-20页
        2.6.1 分块压缩感知第19页
        2.6.2 分块压缩采样过程第19-20页
    2.7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压缩感知重构算法第21-37页
    3.1 凸松弛方法第21-24页
        3.1.1 基追踪(BP)算法第21-22页
        3.1.2 最小全变差(TV)算法第22页
        3.1.3 算法性能比较第22-24页
    3.2 贪婪算法第24-30页
        3.2.1 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第25页
        3.2.2 子空间追踪(SP)算法第25-26页
        3.2.3 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SaMP)算法第26-28页
        3.2.4 算法性能比较第28-30页
    3.3 迭代阈值算法第30-36页
        3.3.1 迭代硬阈值(IHT)算法第30-31页
        3.3.2 正则化迭代硬阈值(NIHT)算法第31-32页
        3.3.3 加速迭代硬阈值(AIHT)算法第32页
        3.3.4 基于回溯的迭代硬阈值(BIHT)算法第32-33页
        3.3.5 算法性能比较第33-36页
    3.4 本章总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改进的迭代阈值算法第37-46页
    4.1 半迭代硬阈值算法(SIHT)算法第37-38页
    4.2 正交迭代硬阈值(OIHT)算法第38-39页
    4.3 提出的改进算法:正交半迭代硬阈值(OSIHT)算法第39-40页
    4.4 算法性能比较第40-45页
        4.4.1 正交测量矩阵下重构性能比较第40-42页
        4.4.2 非正交的测量矩阵下重构性能比较第42-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域加速平滑投影重构算法第46-63页
    5.1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第46-52页
        5.1.1 APBT第46-47页
        5.1.2 APBT 的基向量和基图像第47-50页
        5.1.3 APBT 的低频能量聚集性第50-52页
    5.2 平滑投影 Landweber(SPL)算法第52-54页
        5.2.1 SPL 算法第52-53页
        5.2.2 具体算法步骤第53-54页
    5.3 APBT 域 SPL(SPL-APBT)算法第54-56页
        5.3.1 算法步骤第54-55页
        5.3.2 算法性能比较第55-56页
    5.4 APBT 域加速 SPL(ASPL-APBT)算法第56-62页
        5.4.1 APBT 域 ASPL 算法第56-57页
        5.4.2 算法性能比较第57-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云南省宾川县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