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有关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对标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对标关键域及其指标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际竞争力与对标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2.1 企业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1 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2 企业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3 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属性 | 第19-20页 |
2.1.4 相关评价方法介绍 | 第20-22页 |
2.2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1 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界定 | 第22页 |
2.2.2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3 对标分析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3.1 对标分析理念 | 第23页 |
2.3.2 对标分析分类 | 第23-24页 |
2.3.3 对标分析的步骤 | 第24-25页 |
第3章 国外对标石油公司的选取 | 第25-34页 |
3.1 CNPC 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3.2 国外对标石油公司的选取 | 第26-28页 |
3.2.1 石油公司种类区分角度 | 第26-27页 |
3.2.2 石油公司竞争实质角度 | 第27页 |
3.2.3 对标评价可比性角度 | 第27-28页 |
3.2.4 对标评价对象的选择 | 第28页 |
3.3 所选对标石油公司情况介绍 | 第28-34页 |
3.3.1 基本简介 | 第28-30页 |
3.3.2 生产经营情况 | 第30-34页 |
第4章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对标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0页 |
4.1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4.1.1 企业资源 | 第34页 |
4.1.2 企业能力 | 第34页 |
4.1.3 企业的外部环境 | 第34-35页 |
4.2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对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5-36页 |
4.2.1 科学性原则 | 第35页 |
4.2.2 可行性原则 | 第35页 |
4.2.3 导向性原则 | 第35页 |
4.2.4 动态性原则 | 第35-36页 |
4.3 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对标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40页 |
4.3.1 规模实力指标 | 第37页 |
4.3.2 盈利能力指标 | 第37-38页 |
4.3.3 发展能力指标 | 第38-39页 |
4.3.4 经营管理水平指标 | 第39-40页 |
第5章 CNPC 国际竞争力对标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对标分析 | 第40-65页 |
5.1 基于 AHP/熵权/TOPSIS 法 CNPC 对标评价组合模型 | 第40-43页 |
5.2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第43-46页 |
5.3 基于组合模型的对标分析 | 第46-55页 |
5.3.1 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53页 |
5.3.2 国际石油企业竞争力对标评价 | 第53-55页 |
5.4 对标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5.4.1 规模实力分析 | 第55-56页 |
5.4.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56-58页 |
5.4.3 发展能力分析 | 第58-60页 |
5.4.4 经营管理水平分析 | 第60-61页 |
5.4.5 综合竞争力分析 | 第61页 |
5.5 CNPC 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 第61-63页 |
5.6 对标石油公司经验启示 | 第63-65页 |
第6章 CNPC 国际竞争力提升建议 | 第65-70页 |
6.1 加强资产的优化组合 | 第65页 |
6.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 第65-67页 |
6.3 实施资源战略 | 第67页 |
6.4 强调技术创新和特色技术的发展 | 第67-68页 |
6.5 加强国际合作 | 第68页 |
6.6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 第68-7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