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合同法论文

基于《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导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劳动关系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西方国家的劳动关系研究现状——以美国、英国为例第10页
        1.2.2 发展中国家劳动关系研究现状——以韩国新加坡为例第10-11页
        1.2.3 我国劳动关系及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理论第14-19页
    2.1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特征第14-15页
        2.1.1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第14页
        2.1.2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点第14-15页
    2.2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第15-16页
        2.2.1 有助于体现劳动者价值第16页
        2.2.2 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乃至一国竞争力第16页
        2.2.3 有助于增强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第16页
    2.3 《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第16-19页
        2.3.1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与内容第16-17页
        2.3.2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意义第17-19页
第3章 从《劳动合同法》审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19-29页
    3.1 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不和谐的表现第19-26页
        3.1.1 企业招聘管理风险问题第20-21页
        3.1.2 企业用工方式管理方式缺乏规范的问题第21-23页
        3.1.3 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混乱的问题第23页
        3.1.4 企业薪酬制度管理缺乏合理性问题第23-25页
        3.1.5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缺乏规范性第25-26页
    3.2 当前影响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原因第26-29页
        3.2.1 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需求不足第26页
        3.2.2 劳动组织不完善,工会维权不力第26-27页
        3.2.3 劳动者素质不高,自我调节失衡第27页
        3.2.4 企业有法不依,管理制度不健全第27-29页
第4章 基于《劳动合同法》的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路径第29-42页
    4.1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对企业的公共服务第29-31页
        4.1.1 政府加强对企业服务职能第29-30页
        4.1.2 企业积极主动影响政府决策第30-31页
    4.2 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第31-32页
        4.2.1 建立垂直领导的监察机构第31-32页
        4.2.2 做好预防工作第32页
    4.3 完善工会组织,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第32-35页
        4.3.1 改变工会的行政性性质第32-33页
        4.3.2 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第33-35页
    4.4 提倡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第35-38页
        4.4.1 加强监控规范企业临时性用工第35页
        4.4.2 遵循法律管好新老员工试用期第35-36页
        4.4.3 以人为本重视劳动合同管理第36页
        4.4.4 优化管理完善薪酬各项制度第36-37页
        4.4.5 迎战危机慎重使用裁员“武器”第37页
        4.4.6 提倡民主实现规章制度中的民主参与权第37-38页
    4.5 实施人本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第38-39页
        4.5.1 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第38页
        4.5.2 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第38页
        4.5.3 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第38-39页
    4.6 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第39-42页
        4.6.1 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第39-40页
        4.6.2 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第40-42页
第5章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驰名商标淡化行为研究及其法律规制
下一篇: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法定限制因素研究--公体执法和私体执法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