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分子系谱构建及中国对虾分子标志家系放流效果评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第一节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概况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第13-16页
        1.1 凡纳滨对虾的生物学概况第13-14页
            1.1.1 凡纳滨对虾分类、生长与繁殖习性及经济价值第13页
            1.1.2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现状第13-14页
        1.2 凡纳滨对虾遗传学研究状况第14-16页
            1.2.1 形态学标记第14-15页
            1.2.2 核型分析第15页
            1.2.3 等位酶标记第15页
            1.2.4 DNA 分子标记第15-16页
    第二节 中国对虾生物学概况及遗传学研究现状第16-17页
        2.1 中国对虾生物学概况第16页
            2.1.1 中国对虾分类及自然分布第16页
            2.1.2 中国对虾生长习性第16页
        2.2 中国对虾遗传学研究状况第16-17页
            2.2.1 细胞遗传学第16-17页
            2.2.2 分子遗传学第17页
    第三节 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点及应用第17-23页
        3.1 微卫星定义及分类第18页
        3.2 微卫星 DNA 序列的特点第18-19页
        3.3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第19-23页
            3.3.1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方法第19-20页
                3.3.1.1 从已公布的数据库中查找微卫星 DNA第19页
                3.3.1.2 近缘物种比对筛选得到微卫星 DNA第19-20页
                3.3.1.3 从基因组中筛选得到微卫星 DNA第20页
            3.3.2 微卫星标记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第20-23页
                3.3.2.1 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0-21页
                3.3.2.2 遗传结构分析和亲权鉴定研究第21-22页
                3.3.2.3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2页
                3.3.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第22-23页
    第四节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个体识别及家系溯源在中国对虾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第23-28页
        4.1 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情况第23页
        4.2 放流回捕率的计算第23-25页
        4.3 微卫星标记用于回捕率计算第25-28页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第28-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1.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1.2 实验主要试剂第29页
        1.3 实验主要仪器第29页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29-31页
            1.4.1 聚丙烯酰胺凝胶第29页
            1.4.2 组织裂解液第29-30页
            1.4.3 5×TBE 电泳缓冲液第30页
            1.4.4 6×加样缓冲液第30-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1 基因组 DNA 提取第31-32页
        2.2 DNA 完整性检测与浓度测定第32页
        2.3 微卫星反应体系第32-34页
            2.3.1 微卫星引物第32-33页
            2.3.2 PCR 反应体系第33-34页
        2.4 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PCR 反应产物第34页
        2.5 ABI 3130 基因分析仪进行精确的微卫星分型第34页
        2.6 数据统计处理第34-35页
    3 结果分析第35-44页
        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5页
        3.2 PCR 反应体系的构建及 ABI 3130 基因分析仪的基因分型第35-36页
        3.3 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第36-44页
            3.3.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6-40页
            3.3.2 遗传分化分析第40-41页
            3.3.3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第41-44页
    4 讨论第44-47页
        4.1 遗传多样性第44-45页
        4.2 哈迪-温伯格平衡的偏离第45页
        4.3 遗传分化和近交第45-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分子标志家系在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第47-60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1.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1.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1.2.1 中国对虾荧光标记微卫星四重 PCR 反应体系和微卫星分型第49-50页
            1.2.2 数据处理第50-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2.1 微卫星分型结果第51页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1-52页
        2.3 微卫星位点排除概率分析第52页
        2.4 个体识别第52-55页
            2.4.1 渤海湾海域第52-55页
            2.4.2 胶州湾海域第55页
        2.5 单亲模拟识别分析第55-56页
        2.6 放流效果评估第56-57页
    3 讨论第57-60页
        3.1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第57-58页
        3.2 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第58页
        3.3 单亲亲权鉴定技术体系对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致谢第66-68页
个人简历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柳珊瑚来源的一株真菌中生物碱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
下一篇:生物絮团用芽孢杆菌的检测、标记及其活菌高通量计数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