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其他发酵工业论文

全细胞催化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条件优化及微生物发酵生产聚唾液酸的研究

缩略语第3-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7页
    1.1 唾液酸第13-19页
        1.1.1 唾液酸的结构与性质第13-15页
        1.1.2 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第15-16页
        1.1.3 唾液酸的生产方法第16-19页
    1.2 聚唾液酸第19-23页
        1.2.1 聚唾液酸的结构与性质第19-20页
        1.2.2 聚唾液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第20-21页
        1.2.3 微生物发酵生产聚唾液酸第21-23页
    1.3 聚唾液酸代谢途径的强化第23-2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5-2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2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全细胞催化生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条件优化第27-45页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7-30页
        2.1.1 材料第27页
        2.1.2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1.3 培养基和溶液第28-29页
        2.1.4 生化试剂第29-30页
    2.2 方法与步骤第30-35页
        2.2.1 重组蛋白的自诱导表达第31页
        2.2.2 表达蛋白的SDS-PAGE分析第31-32页
        2.2.3 生物转化第32页
        2.2.4 工程菌E.coli △nanTEK/pNA表达条件的优化第32-33页
        2.2.5 工程菌E.coli △nanTEK/pNA转化条件的优化第33-34页
        2.2.6 分析测定方法第34-35页
    2.3 结果第35-43页
        2.3.1 诱导温度的影响第35-36页
        2.3.2 诱导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2.3.3 转化温度的影响第37-38页
        2.3.4 转化时间的影响第38-39页
        2.3.5 转化底物的量的影响第39-40页
        2.3.6 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生物转化的影响第40-41页
        2.3.7 转化体系中菌体OD_(600)对生物转化的影响第41-42页
        2.3.8 E.coli △nanTEK/pNA菌体的重复使用第42-43页
    2.4 讨论第43页
        2.4.1 生物转化时间的影响第43页
        2.4.2 底物浓度的影响第43页
        2.4.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第43页
    2.5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全细胞催化生产Neu5Ac途径中丙酮酸代谢旁路的敲除第45-59页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6-48页
        3.1.1 材料第46页
        3.1.2 主要仪器第46-47页
        3.1.3 培养基和溶液第47页
        3.1.4 生化试剂第47-48页
    3.2 方法与步骤第48-52页
        3.2.1 敲除株鉴定引物设计第48页
        3.2.2 各敲除株的PCR鉴定第48-49页
        3.2.3 敲除株化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3.2.4 质粒pSaNA的转化第49-50页
        3.2.5 敲除株抗性基因kan的消除第50页
        3.2.6 P1噬菌体转染性状整合第50-51页
        3.2.7 生物转化第51-52页
        3.2.8 分析方法第52页
    3.3 结果第52-57页
        3.3.1 各敲除株的鉴定结果第52页
        3.3.2 单基因敲除株的生长曲线第52-53页
        3.3.3 单基因敲除株的生物转化结果第53-54页
        3.3.4 E.coli △plfB的kan消除第54-55页
        3.3.5 组合敲除第55页
        3.3.6 组合敲除株的生长曲线第55-56页
        3.3.7 组合敲除株E.coli △BA的转化第56-57页
    3.4 讨论第57-58页
    3.5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乙酰基转移酶、CMP-Neu5Ac合成酶和唾液酸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及PSA的生产第59-83页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59-61页
        4.1.1 材料第59页
        4.1.2 主要仪器第59-60页
        4.1.3 培养基和溶液第60-61页
        4.1.4 生化试剂第61页
    4.2 方法与步骤第61-69页
        4.2.1 引物设计第61-63页
        4.2.2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3页
        4.2.3 乙酰基转移酶、CMP-Neu5Ac合成酶和唾液酸转移酶基因扩增第63-64页
        4.2.4 DNA产物纯化试剂盒纯化PCR产物第64-65页
        4.2.5 质粒的提取第65页
        4.2.6 质粒pRX4和目的片段的双酶切第65-66页
        4.2.7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66页
        4.2.8 原核表达载体pRX4与目的片段连接第66页
        4.2.9 E.coli DH5a化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6-67页
        4.2.10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67页
        4.2.11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鉴定第67页
        4.2.12 重组质粒转化至表达宿主菌第67-68页
        4.2.13 表达蛋白的SDS-PAGE分析第68页
        4.2.14 微生物发酵(1)生产PSA第68页
        4.2.15 微生物发酵(2)生产PSA第68页
        4.2.16 间苯二酚反应分析PSA产量第68-6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9-80页
        4.3.1 neuD,neuA和neuS的单独表达第69-73页
        4.3.2 neuD、neuA和neuS的共表达第73-74页
        4.3.3 菌株E.coli SA9/DAS发酵生产PSA第74-75页
        4.3.4 菌株E.coli SA9/pbla-DAS和E.coli SA9/pRFlap-DAS发酵生产PSA第75-76页
        4.3.5 优化PSA合成代谢途径第76-77页
        4.3.6 neuD,neuA和neuS对PSA发酵的影响第77-80页
    4.4 讨论第80-82页
        4.4.1 稀有密码子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第80页
        4.4.2 强化聚唾液酸的合成途径第80-81页
        4.4.3 优化生产工艺第81页
        4.4.4 改造聚唾液酸的合成途径第81-82页
    4.5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5.1 结论第83-84页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5页
个人简历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纯度鸭蛋黄卵磷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一篇:改性醇胺类高分子助磨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