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北黄海中部小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规律及与五年前的比较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22页
    1.1 小型底栖生物第12-16页
        1.1.1 小型底栖生物定义第12-13页
        1.1.2 国外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3-14页
        1.1.3 国内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4-16页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22页
        1.2.1 潮下带简介第16页
        1.2.2 北黄海的环境第16-17页
        1.2.3 北黄海的水文特征第17-19页
        1.2.4 环境因子对小型底栖生物的影响第19-20页
        1.2.5 研究的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方法第22-26页
    2.1 站位设置第22页
    2.2 取样方法第22-23页
    2.3 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第23页
        2.3.1 沉积物粒度的测定第23页
        2.3.2 叶绿素 a 和脱镁叶绿酸 a 的测定第23页
        2.3.3 有机碳的测定第23页
    2.4 小型底栖动物的分选和计数第23-24页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4-26页
        2.5.1 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的计算第24-25页
        2.5.2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25-26页
3 结果分析第26-62页
    3.1 北黄海环境因素第26-35页
        3.1.1 北黄海水深、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的变化趋势第26-29页
        3.1.2 底质类型与沉积物特征第29-30页
        3.1.3 有机碳的分布第30-31页
        3.1.4 叶绿素的分布第31-33页
        3.1.5 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33页
        3.1.6 小结第33-35页
    3.2 三个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第35-37页
        3.2.1 春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第35页
        3.2.2 夏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第35-36页
        3.2.3 秋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第36-37页
        3.2.4 小结第37页
    3.3 三个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第37-46页
        3.3.1 春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第37-40页
        3.3.2 夏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第40-43页
        3.3.3 秋季航次小型底栖动物的水平分布第43-45页
        3.3.4 小结第45-46页
    3.4 三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垂直分布第46-56页
        3.4.1 春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垂直分布第46-49页
        3.4.2 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垂直分布第49-53页
        3.4.3 秋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垂直分布第53-56页
        3.4.4 小结第56页
    3.5 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第56-57页
        3.5.1 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季节变化第56-57页
        3.5.2 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第57页
    3.6 影响北黄海中部小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第57-59页
        3.6.1 总体分析第57-58页
        3.6.2 分季分析第58-59页
    3.7 北黄海中部小型底栖生物群落与五年前比较第59-62页
        3.7.1 类群组成的变化第59页
        3.7.2 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变化第59-60页
        3.7.3 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变化第60页
        3.7.4 小型底栖动物分布格局的五年际变化第60-61页
        3.7.5 小结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7页
    4.1 本研究与 908 专项的比较第62-63页
    4.2 环境因子对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第63页
    4.3 线虫与桡足类丰度之比第63-65页
    4.4 本研究与其它海域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的比较第65-67页
5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页
个人简历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霍乱弧菌Fosmid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应用
下一篇:基因工程菌株Yarrowia lipolytica30利用菊芋提取液产柠檬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