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0 前言 | 第12页 |
1 柠檬酸的性质 | 第12-13页 |
2 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页 |
3 柠檬酸的工业生产 | 第13-20页 |
3.1 柠檬酸的工业生产及市场现状 | 第13-14页 |
3.2 发酵生产柠檬酸的菌种 | 第14-16页 |
3.3 柠檬酸的工业生产方式 | 第16-17页 |
3.4 工业生产柠檬酸的原料 | 第17-20页 |
4 菊芋在柠檬酸生产的应用 | 第20-22页 |
5 影响柠檬酸生产的化学因素 | 第22-25页 |
5.1 碳源 | 第22页 |
5.2 氮 | 第22页 |
5.3 磷 | 第22-23页 |
5.4 微量元素 | 第23页 |
5.5 醇类 | 第23-24页 |
5.6 其他物质 | 第24-25页 |
6 柠檬酸发酵过程控制 | 第25-26页 |
6.1 氧和 CO_2的控制 | 第25页 |
6.2 pH 值的控制 | 第25页 |
6.3 温度的控制 | 第25-26页 |
7 柠檬酸的提取 | 第26-28页 |
8 柠檬酸的主要用途 | 第28页 |
9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菊芋作为基因工程菌株 Y. lipolytica 30 产柠檬酸底物的预处理 | 第30-41页 |
1 前言 | 第3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2.1 菌株 | 第30页 |
2.2 原料 | 第30-31页 |
2.3 培养基和试剂 | 第31-32页 |
2.4 方法 | 第32-34页 |
2.5 菊芋中菊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4页 |
2.6 菊芋提取液的 Ca(OH)_2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1 料液比的影响 | 第35页 |
3.2 菊芋处理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提取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4 HCL 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 提取次数浓度的影响 | 第37页 |
3.6 菊芋粗提液的 Ca(OH)_2处理 | 第37-38页 |
3.7 菊芋提取液的摇瓶发酵试验 | 第38-39页 |
3.8 菊芋作为柠檬酸发酵原料的预处理过程 | 第39-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因工程菌株 Y. lipolytica 30 利用菊芋提取液进行柠檬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1-53页 |
1 前言 | 第41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2.1 菌株 | 第41页 |
2.2 培养基和试剂 | 第41-42页 |
2.3 方法 | 第42-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3.1 氮源对菊芋提取液柠檬酸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 磷元素含量对菊芋提取液柠檬酸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Mg~(2+)和 VB1对菊芋提取液柠檬酸产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 不同糖浓度菊芋提取液发酵生产柠檬酸 | 第47-48页 |
3.5 不同接种量对柠檬酸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3.6 基因工程菌株 Y. lipolytica 30 以菊粉产柠檬酸的 10-1 发酵罐发酵条件优化 | 第49-50页 |
3.7 10-1 发酵罐中菊芋提取液连续发酵产柠檬酸 | 第50-5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发酵液中柠檬酸的提取及精制 | 第53-59页 |
1 前言 | 第5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2.1 原料 | 第53页 |
2.2 试剂 | 第53-54页 |
2.3 方法 | 第54-55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3.1 柠檬酸的提取及精制 | 第55-57页 |
3.2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分析 | 第57-5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缩略语 | 第69-70页 |
论文发表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