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1.脑多头蚴病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绦虫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脑多头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猪囊尾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天然抗原 | 第14-16页 |
·抗原B | 第16页 |
·小扁豆凝集素纯化抗原 | 第16-17页 |
·重组抗原 | 第17-21页 |
·细粒棘球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囊液抗原 | 第21-23页 |
·原头节抗原 | 第23页 |
·囊壁抗原 | 第23-24页 |
·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 | 第24页 |
·重组及人工合成抗原 | 第24-27页 |
3.本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多头带绦虫多头蚴Tm7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28-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31页 |
·试验样品来源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菌株和克隆载体 | 第28页 |
·常用缓冲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8-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主要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41页 |
·脑多头蚴原头蚴总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2页 |
·Tm7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32-33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3页 |
·目的基因的连接和转化 | 第33-34页 |
·转化菌的PCR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提取 | 第34-35页 |
·pET-32a-Tm7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鉴定 | 第35-37页 |
·重组pET-32-Tm7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37-40页 |
·目的蛋白的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 | 第40-41页 |
2 结果 | 第41-54页 |
·多头带绦虫多头蚴Tm7基因的克隆质粒的构建 | 第41-42页 |
·Tm7基因的PCR扩增 | 第41页 |
·重组克隆质粒的PCR鉴定 | 第41-42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鉴定 | 第42页 |
·Tm7基因的亚克隆 | 第42-46页 |
·Tm7基因阅读框的PCR扩增 | 第42-43页 |
·pMD18-T-eTm7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酶切鉴定 | 第43-44页 |
·pET32a-Tm7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44页 |
·pET32a-Tm7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Tm7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Tm7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6页 |
·Tm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特征分析 | 第46-51页 |
·Tm7蛋白的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 | 第46-47页 |
·Tm7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 | 第47页 |
·Tm7的结构域分析 | 第47-48页 |
·Tm7蛋白三维结构预测 | 第48页 |
·Tm7的信号肽位点预测 | 第48-49页 |
·蛋白质跨膜区预测 | 第49-50页 |
·蛋白质疏水性分析 | 第50-51页 |
·Tm7蛋白的表达 | 第51-54页 |
·Tm7蛋白的初步表达 | 第51页 |
·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融合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53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3-54页 |
·免疫印迹检测 | 第54页 |
3.讨论 | 第54-57页 |
第三章 脑多头蚴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57-65页 |
1.材料 | 第57-58页 |
2.方法 | 第58-59页 |
·间接ELISA试验各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8-59页 |
·抗原包被浓度及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第58页 |
·酶标二抗稀释度的确定 | 第58-59页 |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59页 |
·酶标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59页 |
·底物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59页 |
·间接ELISA方法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 第59页 |
·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 | 第59页 |
3.结果 | 第59-63页 |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和抗体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59-60页 |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0页 |
·血清和二抗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60-61页 |
·底物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61页 |
·间接ELISA方法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 第61-62页 |
·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 | 第62-63页 |
4.讨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