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偶像性别角色概述 | 第11-15页 |
1.1.1 偶像的概念及类型 | 第11页 |
1.1.2 性别角色概念及研究界定 | 第11-12页 |
1.1.3 性别角色的模式及及类型 | 第12-13页 |
1.1.4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1.5 偶像性别角色概念及类型 | 第14-15页 |
1.2 注意偏向概述 | 第15-17页 |
1.2.1 注意偏向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 第15页 |
1.2.2 注意偏向的主要研究范式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认同概述 | 第17-19页 |
1.3.1 认同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3.2 AMP范式在认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3.3 性别角色认同 | 第18-19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2.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页 |
2.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2.3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3 实证研究 | 第21-47页 |
3.1 研究一:确定偶像的性别角色类型并选出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3.1.2.1 被试选取 | 第21页 |
3.1.2.2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3.1.2.3 研究程序 | 第21-23页 |
3.1.3 研究结果 | 第23页 |
3.1.3.1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代表 | 第23页 |
3.1.3.2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材料 | 第23页 |
3.2 研究二: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 第23-33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23-24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3.2.2.1 被试选取 | 第24页 |
3.2.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3.2.2.3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3.2.2.4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3.2.2.5 实验程序 | 第25-26页 |
3.2.2.6 实验数据转换与处理 | 第26页 |
3.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3.2.4 讨论 | 第31-33页 |
3.3 研究三: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外显认同的实验研究 | 第33-39页 |
3.3.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3.2.1 被试选取 | 第33页 |
3.3.2.2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3.2.3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3.2.4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3.3.2.5 实验程序 | 第33-34页 |
3.3.3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34-37页 |
3.3.4 讨论 | 第37-39页 |
3.4 研究四: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内隐认同的实验研究 | 第39-44页 |
3.4.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4.2.1 被试选取 | 第39页 |
3.4.2.2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4.2.3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4.2.4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3.4.2.5 实验程序 | 第40页 |
3.4.3 实验结果统计 | 第40-43页 |
3.4.4 讨论 | 第43-44页 |
3.5 综合讨论 | 第44-46页 |
3.5.1 总体讨论 | 第44-46页 |
3.5.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46页 |
3.6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