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逻辑与实践—云南沧源一个佤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10-4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概念定义 | 第12-18页 |
一、人观 | 第12-15页 |
二、政策效果及其影响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8-33页 |
一、养老政策评估综述 | 第18-21页 |
二、人类学养老研究的传统与趋势 | 第21-31页 |
三、佤族敬老、养老综述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方法和思路 | 第33-36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第五节 田野概况 | 第36-49页 |
一、自然环境 | 第36-38页 |
二、历史沿革 | 第38-40页 |
三、经济生活 | 第40-43页 |
四、节庆活动 | 第43-49页 |
第一章 家庭养老方式 | 第49-78页 |
第一节 何为“老” | 第49-52页 |
一、“老”的官方定义 | 第49-50页 |
二、“老”的地方定义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何为“养” | 第52-64页 |
一、问 | 第53-54页 |
二、帮 | 第54-55页 |
三、看 | 第55-56页 |
四、送 | 第56-58页 |
五、煮 | 第58-64页 |
第三节 谁来“养” | 第64-73页 |
一、老人和谁在,谁养 | 第64-67页 |
二、找个“儿子”来养 | 第67-69页 |
三、找个伴搭在 | 第69-73页 |
第四节 家庭养老方式及存在问题 | 第73-78页 |
一、“同心”家庭养老关系 | 第73-74页 |
二、家庭养老方式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74-78页 |
第二章 亲属养老的实践 | 第78-94页 |
第一节 亲属的地方性知识 | 第78-84页 |
一、亲属称谓及其原则 | 第78-81页 |
二、多巴馈赠——维护亲属关系的纽带 | 第81-82页 |
三、亲属在地方互助结构中的地位 | 第82-84页 |
第二节 姻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助作用 | 第84-88页 |
一、L寨通婚情况 | 第84-86页 |
二、姻亲的地位与功能 | 第86-88页 |
第三节 血亲与虚拟血亲的社会功能 | 第88-94页 |
一、血亲在养老中发挥的功能 | 第89-92页 |
二、虚拟亲属关系的重要意义 | 第92-94页 |
第三章 地方组织在晚年生活的作用 | 第94-111页 |
第一节 老人会:老龄化组织 | 第94-104页 |
一、老人团体:传统权威的雏形 | 第96页 |
二、老人会:现代背景下的传统权威组织 | 第96-98页 |
三、老人会的互助 | 第98-101页 |
四、老人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101-104页 |
第二节 文艺队:女性化组织 | 第104-111页 |
一、L寨文艺队的发展史 | 第104-106页 |
二、文艺队丰富了女性生活 | 第106-109页 |
三、文艺队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佤族人观与养老文化 | 第111-133页 |
第一节 父母决定个体的形成与自我的发展 | 第112-117页 |
一、生为魂筑 | 第112-114页 |
二、父母是我们的“不照” | 第114-117页 |
第二节 家主与寨主身份的获得 | 第117-126页 |
一、一家之主的身份确立及性别差异 | 第117-122页 |
二、一寨之主的身份确立及职责划分 | 第122-126页 |
第三节 佤族人观建构及其对养老文化的影响 | 第126-133页 |
一、各司其职的神秘力量 | 第126-127页 |
二、“人-家-寨”的结构、权力与秩序 | 第127-129页 |
三、人观的变迁对家庭养老方式的动摇 | 第129-133页 |
第五章 国家介入后的地方养老 | 第133-165页 |
第一节 “五保户”政策实践 | 第133-149页 |
一、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发展历程 | 第133-135页 |
二、“小组”养老在地方的实践 | 第135-138页 |
三、集中供养之现实情况 | 第138-145页 |
四、实践效果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险及其实践 | 第149-156页 |
一、养老保险背景 | 第149-151页 |
二、新农保的地方实践 | 第151-153页 |
三、新农保“缴费难”的原因分析 | 第153-156页 |
第三节 国家介入对地方养老文化的影响 | 第156-159页 |
第四节 对未来佤族地区养老政策体系的展望 | 第159-165页 |
一、家庭养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第159-160页 |
二、社区养老机制的完善 | 第160-162页 |
三、增强养老保险业务的弹性 | 第162-165页 |
结论 人观视野下的养老文化与政策性养老 | 第165-172页 |
参考文献(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 第172-182页 |
中文期刊文献 | 第172-175页 |
中文著作 | 第175-179页 |
地方材料 | 第179页 |
英文文献 | 第179-182页 |
附录 | 第182-189页 |
附件1:拜年路径的个案 | 第182-184页 |
附录2:关键个案人物的简介 | 第184-186页 |
附件3:陈赛不老家家谱 | 第186-187页 |
附录4:田野照片 | 第187-1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18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