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股权激励机制下管理层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以三一重工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第12-13页
        1.2.2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第13-14页
        1.2.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第14-15页
        1.2.4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页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5-17页
2 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7-25页
    2.1 股权激励含义及分类第17-18页
        2.1.1 股权激励的含义第17页
        2.1.2 股权激励的分类及具体形式第17-18页
    2.2 盈余管理定义及产生的原因第18-21页
        2.2.1 盈余管理定义第18-19页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第19-21页
    2.3 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3.1 激励机制理论第21-22页
        2.3.2 委托代理理论第22-23页
        2.3.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第23页
        2.3.4 契约理论第23-25页
3 三一重工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现状第25-33页
    3.1 三一重工简介第25-27页
        3.1.1 三一重工概况第25页
        3.1.2 三一重工组织结构第25-26页
        3.1.3 三一重工股权结构第26-27页
    3.2 三一重工股权激励现状第27-30页
        3.2.1 三一重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动因第27-28页
        3.2.2 三一重工股权激励的实施方案第28-29页
        3.2.3 三一重工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特点第29-30页
    3.3 三一重工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具体做法第30-33页
        3.3.1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第30-31页
        3.3.2 关联方交易第31-32页
        3.3.3 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第32-33页
4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动机和效果分析第33-39页
    4.1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第33-34页
        4.1.1 财务预期动机第33页
        4.1.2 债务契约动机第33页
        4.1.3 政治成本动机第33-34页
        4.1.4 资本市场筹资动机第34页
    4.2 管理层盈余管理财务效应分析第34-39页
        4.2.1 财务状况分析第34-35页
        4.2.2 盈利能力分析第35-38页
        4.2.3 核心竞争力分析第38-39页
5 管理层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第39-43页
    5.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第39-40页
        5.1.1 深化股权分置改革第39页
        5.1.2 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管职能第39-40页
        5.1.3 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体系第40页
    5.2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40-41页
        5.2.1 提高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第40页
        5.2.2 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第40-41页
        5.2.3 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与股权激励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第41页
        5.2.4 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第41页
    5.3 制定科学的股权激励方案第41-43页
        5.3.1 完善的业绩考核制度第42页
        5.3.2 合理选择激励对象第42页
        5.3.3 合理选择激励模式第42-43页
6 结束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及其控制研究--以拍拍贷网络借贷平台为例
下一篇:基于建筑工人认知的安全行为培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