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路基论文

超固结土时间相依变形特征试验及本构模型表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1.2.1 正常固结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超固结土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与土的宏观时效本构理论相关试验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4 过应力型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超固结土的应力历史试验研究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试验用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第22-26页
        2.2.1 土的比重试验第23页
        2.2.2 界限含水率试验第23-24页
        2.2.3 土的击实试验第24-26页
        2.2.4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第26页
    2.3 路基压实土应力历史形成机制第26-28页
        2.3.1 路基土的压实原理及影响因素第26-27页
        2.3.2 压实土的超固结状态判断第27-28页
        2.3.3 压实土的应力变形特征第28页
    2.4 路基压实土的应力历史试验第28-32页
        2.4.1 制样标准第28-29页
        2.4.2 试验流程第29页
        2.4.3 对比方案第29-31页
        2.4.4 试样制备第31页
        2.4.5 压实土的应力历史试验结果第31-32页
    2.5 试验结果分析第32-34页
        2.5.1 击实功及击实冲量的影响第32-33页
        2.5.2 含水率的影响第33页
        2.5.3 压实度的影响第33页
        2.5.4 压实土的变形模量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饱和超固结重塑土的率敏性三轴试验第35-44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饱和超固结重塑土的率敏性试验第36-37页
        3.2.1 试样制备第36页
        3.2.2 试验方案第36-37页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7-43页
        3.3.1 超固比的影响第37-39页
        3.3.2 率敏性的影响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非饱和超固结压实土的率敏性三轴试验第44-52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设备第44-45页
    4.3 试验方案第45页
    4.4 非饱和压实土的体变测定第45-47页
        4.4.1 基本原理第45-46页
        4.4.2 影响因素分析第46页
        4.4.3 标定验证第46-47页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7-50页
        4.5.1 率敏性的影响第47-48页
        4.5.2 应力历史的影响第48-50页
        4.5.3 压实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第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超固结土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及验证第52-65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超固结土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第52-59页
        5.2.1 过应力理论基本概念第52-54页
        5.2.2 相对过应力函数第54-56页
        5.2.3 应力函数形式第56-58页
        5.2.4 基于下负荷面的动屈服准则函数第58-59页
    5.3 饱和超固结土模型验证第59-61页
        5.3.1 模型参数第59-60页
        5.3.2 试验模拟第60-61页
    5.4 非饱和超固结土模型验证第61-63页
        5.4.1 模型参数第62页
        5.4.2 试验模拟第62-63页
    5.5 超固结土蠕变特性验证第63-64页
        5.5.1 蠕变试验方案第63页
        5.5.2 蠕变试验结果及模型验证第63-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基于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的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数值分析第65-77页
    6.1 引言第65页
    6.2 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的数值模拟第65-68页
        6.2.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5-66页
        6.2.2 填筑加载过程第66-68页
        6.2.3 有限元模型参数第68页
    6.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8-75页
        6.3.1 路堤沉降分析第68-70页
        6.3.2 填筑过程模拟第70-72页
        6.3.3 路堤应力分布第72-74页
        6.3.4 子程序UMAT状态变量输出第74-75页
    6.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7.1 主要结论第77-78页
    7.2 存在的问题第78页
    7.3 研究工作的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纵向弹性索对斜拉桥的减震机理研究
下一篇:哈尔滨铁路局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