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V5/MT+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V5/MT+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3页 |
1.3 基本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磁共振成像 | 第13页 |
1.3.2 弥散磁共振成像 | 第13-14页 |
1.3.3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纤维跟踪 | 第14页 |
1.3.4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第14页 |
1.3.5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V5/MT+分区结果及子区连接模式 | 第16-31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2.2 实验数据 | 第16-17页 |
2.2.1 弥散磁共振影像数据采集 | 第16-17页 |
2.2.2 静息态磁共振影像数据采集 | 第17页 |
2.3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17页 |
2.3.1 DTI数据的预处理 | 第17页 |
2.3.2 静息态fMRI数据的预处理 | 第17页 |
2.4 V5/MT+的分区 | 第17-23页 |
2.4.1 分区流程 | 第17-18页 |
2.4.2 V5/MT+感兴趣区的提取 | 第18-19页 |
2.4.3 图像配准 | 第19页 |
2.4.4 概率跟踪 | 第19页 |
2.4.5 聚类结果 | 第19-21页 |
2.4.6 分区指标 | 第21-22页 |
2.4.7 分区结果 | 第22页 |
2.4.8 分区结果的可重复性验证 | 第22-23页 |
2.5 子区的连接模式 | 第23-28页 |
2.5.1 解剖连接模式 | 第23-26页 |
2.5.2 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 | 第26-28页 |
2.6 结果讨论 | 第28-3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不同失明阶段盲人V5/MT+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 第31-43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31页 |
3.2 实验数据 | 第31-32页 |
3.2.1 静息态磁共振影像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数据分组 | 第32页 |
3.3 数据预处理 | 第32页 |
3.4 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 第32-33页 |
3.4.1 种子点选取 | 第32-33页 |
3.4.2 计算功能连接 | 第33页 |
3.5 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33-41页 |
3.5.1 静息态功能连接结果的ANOVA分析 | 第33-35页 |
3.5.2 Post-hoc分析 | 第35-39页 |
3.5.3 结果映射 | 第39-41页 |
3.6 结果讨论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6页 |
4.1 总结 | 第43-45页 |
4.2 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1 HCP40被试数据信息 | 第53-54页 |
附录2 盲人研究中用到的被试信息 | 第54-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