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锕系配合物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希夫碱类大环锕系配合物 | 第9-12页 |
1.2.1 希夫碱类大环配体 | 第9-10页 |
1.2.2 低聚吡咯锕酰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12页 |
1.2.3 低聚吡咯锕酰基配合物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4-23页 |
2.1 相对论Hamiltonian、密度泛函方法和基组 | 第14-19页 |
2.1.1 相对论效应 | 第14-16页 |
2.1.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基组 | 第17-19页 |
2.2 溶剂化效应 | 第19页 |
2.3 计算细节与研究体系 | 第19-23页 |
2.3.1 结构优化、频率、态密度、溶剂化能计算 | 第19-20页 |
2.3.2 形成反应能 | 第20页 |
2.3.3 氧化还原电势 | 第20-21页 |
2.3.4 研究体系 | 第21-23页 |
第3章 赤道供体配体对锕酰基低聚吡咯配合物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质影响 | 第23-34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3.2.1 几何结构 | 第24-27页 |
3.2.2 电荷和自旋 | 第27-29页 |
3.2.3 红外振动光谱 | 第29-31页 |
3.2.4 还原电势 | 第31-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碱金属取代锕酰基低聚吡咯配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质 | 第34-47页 |
4.1 引言 | 第34-3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6页 |
4.2.1 碱金属取代配合物结构 | 第35-38页 |
4.2.2 thf饱和碱金属配合物结构与比较 | 第38-39页 |
4.2.3 电子结构性质 | 第39-41页 |
4.2.4 转换反应计算 | 第41-43页 |
4.2.5 氧化还原电势及碱金属取代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铀酰亚胺和酰氧混合基团低聚吡咯配合物结构、光谱和交换反应 | 第47-58页 |
5.1 引言 | 第47-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5.2.1 铀酰亚胺-酰氧配合物结构 | 第48-49页 |
5.2.2 红外振动光谱 | 第49-51页 |
5.2.3 电子结构性质 | 第51-54页 |
5.2.4 酰亚胺和酰氧交换反应 | 第54-56页 |
5.3 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