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9-22页 |
1 ACL的相关解剖 | 第9-10页 |
2 ACL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损伤机制 | 第10-11页 |
3 ACL损伤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第11-12页 |
4 本体感觉对膝关节的作用及其传导通路 | 第12-14页 |
5 ACL保留残端重建手术方式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 第14-15页 |
6 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测量方法 | 第15-16页 |
7 小结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2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临床资料 | 第26-32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3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4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5 分组方法 | 第26页 |
6 病例资料分析 | 第26-27页 |
7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7.1 两组共同治疗方法 | 第27-29页 |
7.1.1 ACL重建手术方法 | 第27-28页 |
7.1.2 术后常规处理 | 第28页 |
7.1.3 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 第28-29页 |
7.2 实验组针灸干预方法 | 第29-30页 |
8 观察指标 | 第30页 |
8.1 角度重现差值测量 | 第30页 |
8.2 IKDC主观评分 | 第30页 |
8.3 Lysholm评分 | 第30页 |
8.4 KT-2000差值测量 | 第30页 |
9 观察周期 | 第30页 |
10 统计学方法 | 第30-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1 术后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 | 第32页 |
2 随访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2-37页 |
2.1 角度重现指标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2.2 IKDC主观评分分析 | 第34-35页 |
2.3 Lysholm评分分析 | 第35页 |
2.4 KT-2000差值测量分析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2页 |
1 中医对本体感觉及其损伤的认识 | 第37页 |
2 针灸治疗配穴分析 | 第37-38页 |
3 本体感觉位置觉实验指标结果讨论 | 第38-39页 |
4 ACL保残重建前提下的单纯康复与结合针灸干预康复的讨论 | 第39页 |
5 结论 | 第39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表1 | 第42-44页 |
附表2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