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研制 | 第11-15页 |
1 理论基础与设计思路 | 第11页 |
2 结构组成 | 第11-12页 |
2.1 调节负重装置构成 | 第11页 |
2.2 承重装置构成 | 第11-12页 |
2.3 压力检测装置构成 | 第12页 |
3 工作原理 | 第12页 |
4 使用方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临床应用 | 第15-24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5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1.5 退出标准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1 试验器械 | 第16页 |
2.2 治疗方法及步骤 | 第16页 |
2.3 临床评价指标 | 第16-17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17页 |
3 结果 | 第17-19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7-18页 |
3.2 疼痛强度 | 第18页 |
3.3 患肢负重情况 | 第18-19页 |
3.4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 第19页 |
3.5 髋关节Harris评分 | 第19页 |
3.6 并发症 | 第19页 |
4 讨论 | 第19-23页 |
4.1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 | 第19-21页 |
4.2 支具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4.3 下肢可调负重支具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 第22-23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附录 | 第27-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文献综述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