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实施策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价值与生命关怀理念相契合第9页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师生的生命关怀第9-10页
        3.个人的现实触动及思考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11页
        2.现实意义第11页
    (三)国内外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国外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内生命关怀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7页
        1.研究方法第15-16页
        2.研究创新第16-17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的理论概述第17-27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1.关怀的内涵第17-18页
        2.生命关怀的内涵第18-20页
    (二)生命关怀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1.关怀教育理论第20-21页
        2.生命哲学思想第21页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21-22页
    (三)生命关怀视阈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特征第22-27页
        1.注重师生的全面发展第22-23页
        2.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第23-25页
        3.注重师生的平等对话第25页
        4.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第25-27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7-32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必要性第27-29页
        1.生命关怀是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剂第27-28页
        2.生命关怀是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调节剂第28页
        3.生命关怀是教师顺利教学的助推剂第28-29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命关怀的可行性第29-32页
        1.生命关怀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第29页
        2.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第29-30页
        3.生命关怀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相一致第30-32页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2-38页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现状第32-35页
        1.教师教育重知识传递,轻生命体验第32-33页
        2.师生交流重认知训练,轻情感构建第33-34页
        3.课堂教学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第34-35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命关怀的缺失成因分析第35-38页
        1.教师生命关怀素养欠缺第35页
        2.部分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第35-36页
        3.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第36-38页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关怀实践探索第38-46页
    (一)培养教师生命关怀素养第38-40页
        1.加强对教师自身生命的关怀第38-39页
        2.唤醒教师心底的生命关怀意识第39页
        3.树立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第39-40页
    (二)构建生命关怀型的师生关系第40-43页
        1.师生关系保持民主平等第40-41页
        2.学生要回应教师的生命关怀行为第41-42页
        3.提高教师的对话和沟通能力第42-43页
    (三)建立生命关怀课堂教学模式第43-46页
        1.整合认知与情感第43-44页
        2.融合文本与生活第44页
        3.平衡预设与生成第44-45页
        4.增加评价方式与标准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近5年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24起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近十年高考试题全国卷为例